植物多酚抑藻效能与其作用下藻细胞生理特征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0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 ·水体水华概述 | 第10页 |
| ·水华的控制与防治方法 | 第10-14页 |
| ·营养物质的控制 | 第10-11页 |
| ·物理法 | 第11页 |
| ·化学法 | 第11-13页 |
| ·生物法 | 第13-14页 |
| ·植物多酚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 ·植物多酚及其分类 | 第14-15页 |
| ·植物多酚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植物多酚抑藻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3 植物多酚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 | 第20-34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 ·藻种的选择与培养 | 第20-21页 |
| ·实验药剂与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 ·实验内容 | 第22-25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 ·植物多酚的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 ·高效抑藻植物多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 第28-29页 |
| ·高效抑藻植物多酚的抑藻动力学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 ·抑藻过程中植物多酚浓度的变化 | 第30-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4 植物多酚抑藻影响因素及胞内物质变化的研究 | 第34-5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 ·实验药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操作 | 第35-3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52页 |
| ·藻细胞初始密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投加方式的影响 | 第40-47页 |
| ·抑藻过程中MCLR产生和释放 | 第47-50页 |
| ·抑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的释放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5 植物多酚作用下藻生理特征的研究 | 第53-65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 ·实验药剂与仪器 | 第53-54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4-56页 |
| ·实验操作 | 第5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4页 |
| ·藻细胞形貌结构的变化 | 第56-58页 |
| ·藻细胞内酶蛋白活性的变化 | 第58-60页 |
| ·藻细胞非酶物质浓度的影响 | 第60-62页 |
| ·藻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浓度(SP)的影响 | 第62页 |
| ·藻细胞脱氢酶(TTC)活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6 植物多酚处理实际含藻水样的研究 | 第65-74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际水样的采集 | 第65页 |
| ·实验药剂与仪器 | 第65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 ·实际水样生物相镜检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 ·儿茶酚抑藻的结果与分析 | 第68-69页 |
| ·儿茶酚抑藻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 | 第69-72页 |
| ·小结 | 第72-74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建议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 个人简介 | 第83-84页 |
| 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