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甲氨喋呤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0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脂质体及其应用第11-21页
        1.2.1 脂质体第11-13页
        1.2.2 脂质体的分类第13-14页
        1.2.3 脂质体的制备第14-18页
        1.2.4 脂质体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第18-19页
        1.2.5 脂质体的应用第19-21页
    1.3 脂质体与巨噬细胞靶向第21-22页
    1.4 巨噬细胞与肿瘤第22-28页
        1.4.1 巨噬细胞的表型第22-23页
        1.4.2 TAMs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第23-27页
        1.4.3 TAMs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第27-28页
    1.5 甲氨喋呤(MTX)的应用第28页
    1.6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40页
第二章 MTX传统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第40-53页
    2.1 前言第40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40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0-41页
    2.3 实验方法第41-43页
        2.3.1 脂质体的制备第41页
        2.3.2 葡聚糖凝胶微柱的制备第41页
        2.3.3 浊度法测定脂质体回收率第41页
        2.3.4 葡聚糖凝胶G-50对MTX游离药的吸附第41-42页
        2.3.5 脂质体的纯化第42页
        2.3.6 脂质体的粒径及分布测定第42页
        2.3.7 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第42页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脂质体第42页
        2.3.9 脂质体包封率及药脂比的测定第42-43页
        2.3.10 数据处理第4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2.4.1 脂质体悬液的外观第43页
        2.4.2 脂质体回收率的测定第43-44页
        2.4.3 葡聚糖凝胶G-50对MTX游离药的吸附第44-46页
        2.4.4 脂质体的粒径分布第46-47页
        2.4.5 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第47-48页
        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脂质体第48页
        2.4.7 脂质体包封率及药脂比测定第48-50页
    2.5 小结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第三章 MTX脂质体对巨噬细胞的毒性效应第53-72页
    3.1 前言第53页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3-55页
        3.2.1 细胞株第53-54页
        3.2.2 实验动物第54页
        3.2.3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54页
        3.2.4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4-55页
    3.3 实验方法第55-60页
        3.3.1 DiI荧光染料标记空白脂质体第55-56页
        3.3.2 DiI标记的脂质体中包载量的测定第56页
        3.3.3 L929条件培养基的制备第56页
        3.3.4 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的培养第56-57页
        3.3.5 酸性磷酸酶法鉴定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第57页
        3.3.6 RAW 264.7细胞培养第57-58页
        3.3.7 RAW 264.7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8页
        3.3.8 BMDM和RAW 264.7细胞对DiI标记脂质体吞噬测定第58-59页
        3.3.9 BMDM和RAW 264.7细胞毒性测试第59页
        3.3.10 数据处理第59-6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3.4.1 DiI标记脂质体包载量的测定第60-61页
        3.4.2 L929条件培养基与M-CSF诱导BMDM分化效果的比较第61-62页
        3.4.3 酸性磷酸酶法鉴定BMDM第62页
        3.4.4 RAW 264.7细胞生长曲线第62-64页
        3.4.5 BMDM和RAW 264.7对DiI标记脂质体的吞噬作用第64-66页
        3.4.6 MTX脂质体对BMDM和RAW 264.7的细胞毒性第66-69页
    3.5 小结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第四章 脂质体在荷瘤小鼠的初步药动学研究第72-84页
    4.1 前言第72页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72-74页
        4.2.1 细胞株第72页
        4.2.2 实验动物第72页
        4.2.3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72-73页
        4.2.4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73-74页
    4.3 实验方法第74-76页
        4.3.1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第74页
        4.3.2 DiR标记空白脂质体第74页
        4.3.3 DiR标记脂质体包载量的测定第74-75页
        4.3.4 RPMI 1640培养基的配制第75页
        4.3.5 BALB/C小鼠CT 26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75页
        4.3.6 3-甲基胆蒽诱导C 57 BL/6小鼠原发肿瘤模型的建立第75-76页
        4.3.7 荷结肠癌BALB/C小鼠和荷3-MCA纤维肉瘤C 57 BL/6小鼠活体成像第76页
        4.3.8 数据处理第7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6-81页
        4.4.1 DiR标记脂质体包载量的测定第76-77页
        4.4.2 BALB/C小鼠CT 26结肠癌模型第77-78页
        4.4.3 CT 26小鼠结肠癌肿瘤模型活体成像第78-80页
        4.4.4 3-甲基胆蒽诱发小鼠纤维肉瘤模型第80页
        4.4.5 3-甲基胆蒽诱导小鼠纤维肉瘤模型活体成像第80-81页
    4.5 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第五章 甲氨喋呤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抗瘤活性研究第84-95页
    5.1 前言第84页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4-86页
        5.2.1 细胞株第84-85页
        5.2.2 实验试剂与耗材第85页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85-86页
    5.3 实验方法第86-88页
        5.3.1 甲氨蝶呤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第86页
        5.3.2 葡聚糖凝胶微柱的制备第86页
        5.3.3 脂质体的纯化第86页
        5.3.4 浊度法测定脂质体回收率第86-87页
        5.3.5 脂质体的粒径及分布测试第87页
        5.3.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脂质体第87页
        5.3.7 脂质体包封率及药脂比的测定第87页
        5.3.8 脂质体对MG-63细胞毒性测试第87-88页
        5.3.9 数据处理第8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88-93页
        5.4.1 脂质体回收率的测定第88页
        5.4.2 脂质体的粒径分布测试第88-89页
        5.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脂质体形态第89-90页
        5.4.4 脂质体包封率及药脂比测定第90-91页
        5.4.5 MTX脂质体对MG-63细胞毒性测试结果第91-93页
    5.5 小结第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全文总结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可逆D-A共价交联共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年产20万吨甲醇羰基化法醋酸车间回收工段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