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用保险银行保单融资业务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中小型企业违约风险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出口信保对融资的支持 | 第15页 |
1.2.3 出口信保及融资风险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3.3 论文研究路线 | 第19-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银行保单融资业务及借款人违约风险影响因素 | 第22-34页 |
2.1 银行保单融资业务的发展 | 第22-27页 |
2.1.1 银行保单融资业务产生的背景 | 第22-24页 |
2.1.2 银行保单融资业务简介 | 第24-25页 |
2.1.3 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差异 | 第25-27页 |
2.2 银行业务数据反映出企业违约的风险 | 第27-30页 |
2.2.1 融资比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2 银行费率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 企业自身的违约风险因素 | 第30-31页 |
2.3.1 偿债能力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2 盈利能力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31页 |
2.3.3 营运能力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31页 |
2.4 其他因素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1 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风险因素 | 第31-32页 |
2.4.2 银行内部操作的风险因素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银行保单融资业务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34-53页 |
3.1 逻辑回归模型选取及其适用性 | 第34-36页 |
3.1.1 逻辑回归模型的选用 | 第34页 |
3.1.2 逻辑回归模型适用性 | 第34-36页 |
3.2 企业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6-39页 |
3.2.1 以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 第36页 |
3.2.2 以制造类出口企业为主 | 第36-37页 |
3.2.3 样本企业的市场代表性 | 第37-38页 |
3.2.4 样本企业银行业务集中度高 | 第38-39页 |
3.3 银行业务数据的来源 | 第39-40页 |
3.3.1 融资比 | 第39-40页 |
3.3.2 银行费率 | 第40页 |
3.4 企业财务数据的选取 | 第40-41页 |
3.4.1 偿债能力指标 | 第40页 |
3.4.2 盈力能力指标 | 第40-41页 |
3.4.3 营运能力指标 | 第41页 |
3.5 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与假设 | 第41-45页 |
3.5.1 指标选择 | 第41-42页 |
3.5.2 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3.5.3 本文研究假设 | 第43-45页 |
3.6 变量的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3.6.1 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3.6.2 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3.6.3 共线性分析 | 第47页 |
3.7 logit回归分析和实证结果 | 第47-52页 |
3.7.1 logit稳健性检验 | 第47-49页 |
3.7.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 第49页 |
3.7.3 logit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3.7.4 实证结果 | 第50-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3-58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4.2 研究分析的局限性 | 第54页 |
4.3 对策与建议 | 第54-58页 |
4.3.1 监控企业回款,降低融资比 | 第54-55页 |
4.3.2 优化融资方案,调整银行费率 | 第55页 |
4.3.3 监控企业财务数据,防止企业过度融资 | 第55-56页 |
4.3.4 严防虚假贸易融资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