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场所精神研究--以前门大街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历程与状态 | 第12页 |
·国内研究历程和状态 | 第12-13页 |
·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3-14页 |
·场所理论 | 第13页 |
·城市意象理论 | 第13-14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1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历史街区 | 第14-15页 |
·场所精神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对象及思路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解读 | 第19-29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特点 | 第19-20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继承性 | 第19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多元性 | 第19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和谐性 | 第19-20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体现 | 第20-23页 |
·历史街区的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历史街区的人工环境 | 第21-22页 |
·历史街区的人文环境 | 第22-23页 |
·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主题和表达 | 第23-29页 |
·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特征表达 | 第25页 |
·历史街区的空间特征表达 | 第25-27页 |
·历史街区的社会特征表达 | 第27-29页 |
3. 前门大街的场所精神营造分析 | 第29-63页 |
·前门大街的历史变迁 | 第29-32页 |
·改造前后前门大街的场所精神体现 | 第32-54页 |
·前门大街的自然环境 | 第32页 |
·前门大街的人工环境 | 第32-48页 |
·前门大街的人文环境 | 第48-51页 |
·改造前后前门大街场所精神体现的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改造前后前门大街的场所精神主题表达 | 第54-63页 |
·前门大街的历史文化特征 | 第54-55页 |
·前门大街的空间特征 | 第55-60页 |
·前门大街的社会特征 | 第60-62页 |
·改造前后前门大街的场所精神主题表达的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4. 社会群体对前门大街场所精神的认知 | 第63-68页 |
·相关专业人士对其认知 | 第63-66页 |
·普通人群对其认知 | 第66-68页 |
5. 前门大街场所精神营造分析的结论 | 第68-76页 |
·对改造后前门大街场所精神营造的总结 | 第68-69页 |
·前门大街场所精神营造的改进策略及建议 | 第69-72页 |
·传统老北京特色元素的增加 | 第69-70页 |
·外部空间的丰富 | 第70-72页 |
·前门大街场所精神营造的基本原则 | 第72-74页 |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继承 | 第73页 |
·原有人工环境的保留与修复 | 第73-74页 |
·人文环境的保存与再现 | 第74页 |
·前门大街场所精神营造的要点 | 第74-76页 |
·历史街区特色元素的归纳 | 第74-75页 |
·历史街区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 | 第75页 |
·历史街区元素的组织 | 第75-76页 |
6.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