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模式探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插图或附表清单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乡村第14页
     ·景观第14-15页
     ·乡村景观第15页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第16页
     ·《城乡规划法》的出台给乡村景观发展带来契机第16-17页
     ·快速城镇化给乡村景观带来影响第17页
     ·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目的第19页
     ·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20-23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20-21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21-23页
     ·相关研究述评与启示第23页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24-25页
     ·研究采用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乡村景观相关问题研究第26-31页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区别第26-27页
   ·乡村景观内涵第27-29页
     ·乡村景观构成要素第27-28页
     ·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第28-29页
   ·乡村景观的价值分析第29-31页
     ·经济价值第29-30页
     ·文化价值第30页
     ·景观美学价值第30-31页
第三章 乡村景观规划对策第31-36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原则与要求第31-33页
     ·乡村景观规划原则第31-32页
     ·乡村景观规划的要求第32-33页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对策要点第33-36页
     ·要与现代农业的产业规划相结合第34页
     ·要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第34-35页
     ·要考虑“人”的因素第35-36页
第四章 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第36-41页
   ·乡村景观规划三种模式提出第36-37页
     ·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第36页
     ·乡村景观规划三种模式的确定标准第36-37页
   ·乡村景观规划三种模式简介第37-39页
     ·休闲观光型第37页
     ·生态宜居型第37-38页
     ·村镇社区服务型第38-39页
   ·三种模式规划对比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三个村庄的规划分析第41-63页
   ·三个村庄规划简介第41-60页
     ·庄里村牧农人家规划——休闲观光型第41-48页
     ·方岗新村规划——生态宜居型第48-53页
     ·査家村规划——村镇社区服务型第53-60页
   ·三个村庄乡村景观规划对比第60-62页
     ·基础条件第60页
     ·规划内容第60-61页
     ·景观规划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4页
   ·结论第63页
   ·本文不足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江市主城区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下一篇:关于中小城市工业园区用地集约使用的策略分析研究--以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