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方式对普通男大学生下肢柔韧性的影响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柔韧性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1 柔韧性的定义 | 第11页 |
1.1.2 柔韧性的男女区别 | 第11-12页 |
1.2 柔韧性的基础和功能 | 第12-14页 |
1.2.1 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 第12页 |
1.2.2 柔韧性的功能 | 第12-14页 |
1.3 下肢柔韧性的作用 | 第14页 |
1.4 柔韧性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关节活动度 | 第15页 |
1.4.2 坐位体前屈 | 第15页 |
1.4.3 劈叉 | 第15页 |
1.5 下肢柔韧性锻炼方法 | 第15-17页 |
1.5.1 静力性拉伸 | 第15-16页 |
1.5.2 动力性拉伸 | 第16页 |
1.5.3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 第16-17页 |
1.5.4 泡沫轴滚动训练法 | 第17页 |
1.5.5 其他锻炼方法 | 第17页 |
1.6 总结 | 第17-1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9-26页 |
前言 | 第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2.2.2 实验法 | 第20-25页 |
2.2.3 数据统计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3.1 结果 | 第26-33页 |
3.2 分析与讨论 | 第33-37页 |
3.2.1 三种训练方式对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 第33页 |
3.2.2 三种训练方式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三种训练方式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三种训练方式对劈叉水平高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总结 | 第37-39页 |
4.1 主要结果 | 第37-38页 |
4.2 主要结论 | 第38-39页 |
5 技术路线图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