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论文--大气结构论文--臭氧层论文

基于OMI和TOMS的大气臭氧柱总量时空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臭氧气体的特性第9-10页
     ·臭氧气体的光化学反应特点第10-11页
     ·大气臭氧与气候变化第11-12页
     ·大气臭氧的生态效应第12页
   ·近30 年大气臭氧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国内外臭氧观测研究第12-14页
     ·大气臭氧总量观测研究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论文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22页
   ·大气臭氧资料第17-19页
     ·Nimbus7-TOMS、Meteor 3-TOMS、Earth Probe-TOMS 简介第17-18页
     ·AURA-OMI 及其产品资料第18-19页
   ·台风资料第19-20页
   ·分析方法简介第20-22页
第三章 全球及亚洲大气臭氧的时空变化特征第22-41页
   ·全球臭氧柱总量第22-34页
     ·全球臭氧柱总量空间分布第23-25页
     ·OMI 探测全球臭氧柱总量的季节和纬向变化第25-34页
   ·亚洲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第34-39页
     ·亚洲地区臭氧柱总量空间分布第34-36页
     ·OMI 探测亚洲地区臭氧柱总量季节和纬向变化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西北太平洋台风与大气臭氧柱总量变化的初步研究第41-55页
   ·个例分析:“纳沙”Nesat 台风(2005 年5 月30 日- 6 月11 日)第43-48页
     ·“纳沙”台风路径与臭氧柱总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43-46页
     ·“纳沙”台风强度与臭氧柱总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46-48页
   ·个例分析:“海棠”Haitang 台风(2005 年7 月11 日- 7 月19 日)第48-53页
     ·“海棠”台风路径与臭氧柱总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48-52页
     ·“海棠”台风强度与臭氧柱总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第55-57页
   ·总结第55-56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n掺杂纳米ZnO稀磁半导体的磁性研究
下一篇: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安徽省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