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关于贫困与扶贫的研究 | 第10-13页 |
1.3.2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关于扶贫审计和精准扶贫审计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4 文献综评 | 第15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创新性 | 第19页 |
2 精准扶贫审计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19-20页 |
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页 |
3 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审计 | 第21-30页 |
3.1 精准扶贫内容体系 | 第21-22页 |
3.2 精准扶贫审计的方法及问题归类 | 第22-26页 |
3.2.1 精准扶贫审计的方法 | 第22-24页 |
3.2.2 精准扶贫审计发现的问题 | 第24-26页 |
3.3 精准扶贫审计的本质与实施主线、要求、方法构建 | 第26-30页 |
3.3.1 围绕“精准”主线 | 第27-29页 |
3.3.2 围绕“安全”主线 | 第29页 |
3.3.3 围绕“绩效”主线 | 第29-30页 |
4 苏北A区精准扶贫现状 | 第30-36页 |
4.1 苏北A区典型意义 | 第30-31页 |
4.2 苏北A区基本概况 | 第31页 |
4.3 苏北A区贫困特征 | 第31-32页 |
4.3.1 A区农民贫困的主体是相对贫困 | 第31-32页 |
4.3.2 A区贫困农民区域性比较明显 | 第32页 |
4.3.3 A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 第32页 |
4.4 苏北A区贫困原因 | 第32-33页 |
4.5 苏北A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 第33-36页 |
4.5.1 苏北A区近三年扶贫资金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4.5.2 苏北A区扶贫资金使用工作成效与问题 | 第35-36页 |
5 苏北A区精准扶贫审计 | 第36-40页 |
5.1 苏北A区精准扶贫审计的阶段性做法和成效 | 第36-38页 |
5.1.1 围绕“精准”主线 | 第36-37页 |
5.1.2 围绕“安全”主线 | 第37页 |
5.1.3 围绕“绩效”主线 | 第37-38页 |
5.2 苏北A区精准扶贫审计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40页 |
5.2.1 围绕“精准”主线 | 第38-39页 |
5.2.2 围绕“绩效”主线 | 第39-40页 |
6 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的建议 | 第40-47页 |
6.1 围绕“精准”主线 | 第40-43页 |
6.1.1 充分利用大数据,不断创新审计方式 | 第40-41页 |
6.1.2 优化审计环境,壮大审计监管力量 | 第41-43页 |
6.2 围绕“安全”主线 | 第43-45页 |
6.2.1 监督扶贫资金,推进审计全覆盖 | 第43-44页 |
6.2.2 监督审计整改,提升公开透明度 | 第44-45页 |
6.3 围绕“绩效”主线 | 第45-47页 |
6.3.1 完善精准扶贫内涵,健全绩效审计体系 | 第45-46页 |
6.3.2 统筹考量综合效益,科学评价扶贫绩效 | 第46页 |
6.3.3 结合其他审计类型,加深审计力度深度 | 第46-4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