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2-1 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2-13页 |
2-1-1 协整理论 | 第12页 |
2-1-2 点轴理论 | 第12页 |
2-1-3 木桶理论 | 第12-13页 |
§2-2 区域经济、交通和协调发展 | 第13-15页 |
2-2-1 区域经济 | 第13-14页 |
2-2-2 交通 | 第14-15页 |
2-2-3 协调发展的概念 | 第15页 |
§2-3 区域经济与交通关系分析 | 第15-17页 |
2-3-1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 第15-16页 |
2-3-2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6页 |
2-3-3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2-4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概况 | 第18-23页 |
§3-1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联合发展分析 | 第18-20页 |
3-1-1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联合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3-1-2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联合发展的优势 | 第19页 |
3-1-3 京津冀区域联合发展内部互动机制 | 第19-20页 |
3-1-4 京津冀区域联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3-2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3-3 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4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关系分析 | 第21-22页 |
§3-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指数的构建 | 第23-36页 |
§4-1 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3-24页 |
4-1-1 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 第23页 |
4-1-2 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页 |
4-1-3 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4页 |
§4-2 评价方法选择 | 第24-25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4-25页 |
§4-3 评价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5-35页 |
4-3-1 参考国家的选取 | 第26页 |
4-3-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6页 |
4-3-3 发展指数的计算 | 第26-35页 |
§4-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 第36-54页 |
§5-1 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相关分析 | 第36-38页 |
§5-2 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回归分析 | 第38-45页 |
§5-3 区域经济与交通协调发展弹性系数分析 | 第45-53页 |
5-3-1 英国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分析 | 第46-47页 |
5-3-2 日本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分析 | 第47-48页 |
5-3-3 北京市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分析 | 第48-49页 |
5-3-4 天津市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分析 | 第49-51页 |
5-3-5 河北省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分析 | 第51-52页 |
5-3-6 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指数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数的弹性系数比较分析及结论 | 第52-53页 |
§5-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6-57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56页 |
§7-2 本文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 | 第59-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