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选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5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需求以及消费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17-29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消费需求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 第21-23页 |
一、消费结构的概念 | 第21-23页 |
二、恩格尔系数 | 第23页 |
第四节 经济发展因素的"三驾马车"理论 | 第23-27页 |
一、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二、消费需求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 第26-27页 |
第五节 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 第27-29页 |
一、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相关关系理论 | 第27-28页 |
二、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研究 | 第29-45页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轨迹 | 第29-32页 |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 第30页 |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结构型经济发展方式 | 第30-31页 |
三、20世纪90年代初期强调的集约型发展方式 | 第31页 |
四、21世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判断 | 第32-36页 |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进展 | 第32-34页 |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投资—出口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情况及其困境 | 第36-39页 |
一、投资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 第37-38页 |
二、经济增长的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分析 | 第39-45页 |
一、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 | 第40-41页 |
二、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分析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5-54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动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 第46-50页 |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定量分析 | 第47-48页 |
二、全要素增长率的概念和测算方法 | 第48-49页 |
三、数据的选取与运算结果 | 第49页 |
四、回归的结果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 第50-54页 |
一、数据的选取 | 第51页 |
二、实证分析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我国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 第54-70页 |
第一节 生产导向型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变动 | 第55-59页 |
一、1992—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支出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二、1992—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测定 | 第56-57页 |
三、1992—1997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变动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消费导向型阶段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 第59-63页 |
一、1998—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支出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二、1998—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测定 | 第61-62页 |
三、1998—2008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变动 | 第62-63页 |
第三节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和谐度的研究 | 第63-68页 |
一、和谐理论与消费和谐理论 | 第63页 |
二、基本假设和模型 | 第63-68页 |
第四节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性的评价 | 第68-70页 |
一、医疗保健的和谐度最低 | 第68-69页 |
二、衣着的和谐度较低 | 第69页 |
三、食品的和谐度最高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提升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70-80页 |
第一节 提升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 | 第70-74页 |
一、收入政策的运用 | 第70-72页 |
二、税收政策的运用 | 第72页 |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运用 | 第72-74页 |
第二节 开拓国内市场,扩大消费需求 | 第74-75页 |
一、加大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 第74页 |
二、适时启动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适当扩大城市居民需求 | 第74页 |
三、依靠改善服务,创造消费条件,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 第74-75页 |
四、依靠流通组织创新,建立起与居民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流通体制 | 第75页 |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以消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 第75-77页 |
一、增加有效供给,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 第75-76页 |
二、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 第76页 |
三、调整三次产业关系,加速三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程 | 第76-77页 |
第四节 消费需求的优化及转型 | 第77-80页 |
一、推动消费观念优化及转型 | 第77页 |
二、推动消费者行为优化及转型 | 第77-78页 |
三、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及转型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