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25页 |
1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流行病学概述 | 第16页 |
2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18页 |
3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诊断 | 第18-20页 |
3.1 病史与体征 | 第18页 |
3.2 实验室检查 | 第18页 |
3.3 影像学检查 | 第18-19页 |
3.4 微生物学检查 | 第19-20页 |
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0页 |
4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的治疗 | 第20-23页 |
4.1 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治疗 | 第20-21页 |
4.2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选择 | 第21-2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23-25页 |
第一部分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 第25-3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5-26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25-26页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26页 |
1.3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2 方法 | 第26-27页 |
2.1 标本采集方法 | 第26页 |
2.2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7页 |
3 结果 | 第27-34页 |
3.1 发病部位 | 第27-28页 |
3.2 病原菌分布情况 | 第28-30页 |
3.3 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3.4 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8页 |
第二部分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SSI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 第38-49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8-39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38页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38-39页 |
1.3 诊断标准 | 第39页 |
2 方法 | 第39-40页 |
2.1 调查方法 | 第39页 |
2.2 观察指标 | 第39-40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3 结果 | 第40-44页 |
3.1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 第40-41页 |
3.2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3.3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3.4 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9页 |
4.1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 | 第45-46页 |
4.2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 第46-47页 |
4.3 骨折内固定术后SSI与术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