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第13-18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1.2 病例筛选标准 | 第13页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14页 |
1.5 试剂盒 | 第14-15页 |
1.6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断 | 第15-16页 |
1.6.1 衣原体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6.2 支原体检测方法 | 第15页 |
1.6.3 衣原体检测结果判读 | 第15页 |
1.6.4 支原体检测结果判读 | 第15-16页 |
1.7 输卵管评分系统及腹腔镜手术 | 第16-17页 |
1.8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2 结果 | 第18-25页 |
2.1 不孕组与对照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 | 第18-19页 |
2.2 两组手术患者宫颈分泌物和盆腔液中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 | 第19-20页 |
2.3 不孕组手术患者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损伤情况 | 第20-24页 |
2.3.1 单一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损伤关系的比较 | 第21-22页 |
2.3.2 单一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损伤关系的比较 | 第22-23页 |
2.3.3 单一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双重感染情况下输卵管损伤情况的比较 | 第23-24页 |
2.4 支原体药敏结果如下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40页 |
3.1 不孕症的诊断及概况 | 第25页 |
3.1.1 不孕症的定义和分类 | 第25页 |
3.2 不孕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3.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页 |
3.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3.3 女性不孕的病因分析 | 第26-28页 |
3.3.1 输卵管因素 | 第26页 |
3.3.2 排卵障碍 | 第26-27页 |
3.3.3 免疫性因素 | 第27页 |
3.3.4 不明因素 | 第27-28页 |
3.4 输卵管不孕的病因 | 第28-30页 |
3.4.1 输卵管不孕的先天因素 | 第28-29页 |
3.4.2 输卵管不孕的后天损伤 | 第29-30页 |
3.4.2.1 感染 | 第29页 |
3.4.2.2 输卵管妊娠损伤 | 第29页 |
3.4.2.3 免疫 | 第29-30页 |
3.5 生殖道感染引起输卵管损伤的研究 | 第30-31页 |
3.5.1 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析 | 第30-31页 |
3.5.2 感染发生的背景资料 | 第31页 |
3.6 支原体、衣原体与输卵管不孕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5页 |
3.6.1 感染损伤 | 第33页 |
3.6.2 免疫损伤 | 第33-35页 |
3.6.2.1 体液免疫 | 第33-34页 |
3.6.2.2 细胞免疫 | 第34-35页 |
3.6.3 耐药因素 | 第35页 |
3.7 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35-37页 |
3.8 对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3.9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3.10 展望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缩词列表 | 第46-47页 |
综述 | 第47-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