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染色论文--染色剂论文

微生物染料的研究及其对蛋白质纤维的染色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微生物色素的生成形式第13页
    1.3 微生物染料对纺织品织物的染色方法第13-14页
        1.3.1 菌体染色第13-14页
        1.3.2 萃取液染色法第14页
    1.4 微生物染色现状第14-18页
        1.4.1 细菌第14-15页
        1.4.2 真菌第15-18页
        1.4.3 微生物染料存在的不足第18页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3页
第二章 金龟子绿僵菌黄色素及其对蚕丝和羊毛的染色第23-47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3-24页
        2.2.1 实验材料和药品第23-24页
        2.2.2 实验仪器第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3.1 金龟子绿僵菌的培养第24-25页
        2.3.2 孢子计数第25页
        2.3.3 发酵液的处理第25页
        2.3.4 培养基成分优化第25-26页
        2.3.5 发酵工艺优化第26页
        2.3.6 黄色素稳定性第26页
        2.3.7 染色工艺优化第26-27页
    2.4 测试方法第27页
        2.4.1 吸光度和色价第27页
        2.4.2 织物表面色深值第27页
        2.4.3 色牢度第27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43页
        2.5.1 金龟子绿僵菌培养形态和观察第27-28页
        2.5.2 金龟子绿僵菌的鉴定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2.5.3 金龟子绿僵黄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及色度图第29-30页
        2.5.4 金龟子绿僵菌发酵时间的确定第30-31页
        2.5.5 金龟子绿僵菌产黄色素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第31-34页
        2.5.6 金龟子绿僵菌产黄色素发酵工艺优化第34-36页
        2.5.7 金龟子绿僵黄色素的稳定性第36-38页
        2.5.8 金龟子绿僵黄色素对蛋白质纤维织物的染色工艺第38-43页
        2.5.9 染色后织物的各项牢度第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三章 桑黄真菌中桑黄染料的提取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研究第47-66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7-48页
        3.2.1 实验材料和药品第47-48页
        3.2.2 实验仪器第48页
    3.3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3.1 桑黄染料的提取第48页
        3.3.2 标准工作曲线第48-49页
        3.3.3 桑黄染料的稳定性第49页
        3.3.4 染色工艺曲线第49-50页
    3.4 测试方法第50页
        3.4.1 吸光度和色价第50页
        3.4.2 织物表面色深值第50页
        3.4.3 色牢度第50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3.5.1 桑黄染料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曲线及色度图第50-52页
        3.5.2 桑黄染料的提取工艺第52-53页
        3.5.3 桑黄染料的稳定性第53-54页
        3.5.4 桑黄染料的动力学分析第54-57页
        3.5.5 桑黄染料的热力学分析第57-59页
        3.5.6 桑黄染料的染色工艺第59-62页
        3.5.7 染色织物的牢度第62-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四章 紫色链霉菌中紫色染料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研究第66-79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7-68页
        4.2.1 实验材料和药品第67页
        4.2.2 实验仪器第67-68页
    4.3 实验方法第68-69页
        4.3.1 紫色链霉菌的培养第68页
        4.3.2 紫色链霉菌发酵液中染料情况分析第68-69页
        4.3.3 紫色染料染液的制备第69页
        4.3.4 紫色染料的稳定性第69页
        4.3.5 染色工艺优化第69页
    4.4 测试方法第69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77页
        4.5.1 紫色链霉菌的培养和观察第69-70页
        4.5.2 紫色链霉菌紫外-可见光光谱图和色度图第70-71页
        4.5.3 紫色染料的稳定性研究第71-74页
        4.5.4 紫色染料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实验第74-76页
        4.5.5 染色后蚕丝织物的色牢度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粒子与囊泡相互作用的粗粒化模拟
下一篇:基于蕾丝元素的提花毛织物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