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 | 第17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概况及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概况 | 第18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投资组合理论 | 第18-19页 |
二、金融创新理论 | 第19页 |
三、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一、起步探索阶段 | 第21页 |
二、快速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三、转型升级阶段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市场规模 | 第22-23页 |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的经营模式 | 第23-24页 |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公司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理财资金投资受限 | 第25-26页 |
二、业务组织结构不完善,业务分工不明确 | 第26-27页 |
三、从业人员能力不强,业务经验不足 | 第27页 |
四、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手段陈旧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一节 外部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一、金融监管政策 | 第28-29页 |
二、社会融资结构 | 第29-30页 |
三、企业资产管理需求 | 第30页 |
第二节 内部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 | 第30-31页 |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实证分析 | 第32-38页 |
一、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 第32-33页 |
二、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33-34页 |
三、滞后阶数选择 | 第34-35页 |
四、单位圆检验 | 第35页 |
五、脉冲响应分析 | 第35-38页 |
六、方差分解 | 第38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一、央行货币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社会直接融资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39页 |
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39页 |
四、城市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对其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39页 |
五、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对其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六章 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宏观对策与微观建议 | 第41-46页 |
第一节 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宏观对策 | 第41-42页 |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 第41页 |
二、积极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创新 | 第41-42页 |
三、推进减税降费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 第42页 |
第二节 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理财业务发展的微观建议 | 第42-46页 |
一、推进公司理财业务的品牌建设 | 第42-43页 |
二、加快理财事业部制改革 | 第43页 |
三、加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第43-44页 |
四、提高公司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第44-45页 |
五、提升公司理财客户的管理服务能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