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5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22页 |
1.2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与药品 | 第22页 |
1.3 麻醉方法 | 第22-23页 |
1.4 肌松监测方法 | 第23页 |
1.5 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 第23页 |
1.6 TCeMEPs监测方法 | 第23-24页 |
1.7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25-37页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第25页 |
2.2 不同肌松程度下Tem、BIS和MAP的比较 | 第25-27页 |
2.3 不同肌松程度下TCeMEPs监测各参数的比较 | 第27页 |
2.4 不同肌松程度下TCeMEPs监测失败率和假阳性率的比较 | 第27-36页 |
2.5 不同肌松程度下TCeMEPs监测体动发生率和肌松程度满意率的比较 | 第36页 |
2.6 TCeMEPs监测相关并发症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7-41页 |
3.1 部分肌松程度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 | 第37页 |
3.2 部分肌松程度对TCeMEPs监测参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部分肌松程度对TCeMEPs监测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部分肌松程度对TCeMEPs监测左右对称性的影响 | 第39页 |
3.5 其他因素对TCeMEPs监测的影响 | 第39-40页 |
3.6 本试验研究的不足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