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缩略词简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千里光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1.1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18页 |
1.1.2 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1.1.3 药理作用 | 第19-21页 |
1.2 机械化学辅助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1.3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机械力辅助提取千里光酚类 | 第25-4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2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3 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4 机械化学辅助提取千里光酚类 | 第27页 |
2.2.5 单因素试验 | 第27-28页 |
2.2.6 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28页 |
2.2.7 三种方法提取千里光酚类 | 第28-29页 |
2.2.8 提取液成分鉴定 | 第29页 |
2.2.9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2.3.1 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测定结果 | 第29-31页 |
2.3.2 单因素实验 | 第31-37页 |
2.3.3 响应面设计 | 第37-41页 |
2.3.4 三种提取方法比较 | 第41页 |
2.3.5 千里光提取液中酚酸和黄酮成分鉴定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千里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化学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 | 第45-61页 |
3.1 前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3.2.1 仪器 | 第46页 |
3.2.2 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3.2.3 千里光粗多糖的提取与初步纯化 | 第46-47页 |
3.2.4 多糖的分离 | 第47-48页 |
3.2.5 化学组成分析 | 第48页 |
3.2.6 多糖纯度和分子量分析 | 第48页 |
3.2.7 单糖组成分析 | 第48页 |
3.2.8 IR和UV分析 | 第48-49页 |
3.2.9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9-50页 |
3.2.10 免疫活性研究 | 第50-51页 |
3.2.11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3.3.1 多糖分离和纯化 | 第51-53页 |
3.3.2 化学组成和单糖组成分析 | 第53页 |
3.3.3 三种纯化多糖组分的UV和IR色谱分析 | 第53-54页 |
3.3.4 SP2-1、SP2-2、SP3-2和C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 | 第54-56页 |
3.3.5 SP2-1、SP2-2、SP3-2 和 CPS 的免疫活性实验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附录: 多糖样品和单糖的GC-MS图谱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