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绵羊毛囊的形态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毛囊的基本结构 | 第10页 |
1.1.2 毛囊的形成与发育 | 第10-12页 |
1.1.3 调节毛囊发育的相关通路 | 第12页 |
1.1.4 WNT2基因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5 FGF5基因在毛囊发育过程中作用 | 第13页 |
1.2 CRIPS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 | 第13-16页 |
1.2.1 CRISPR/Cas9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2 CRIPSR系统在细菌中的获得性免疫原理 | 第13-14页 |
1.2.3 SgRNA的功能 | 第14-15页 |
1.2.4 Cas9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6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绵羊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WNT2基因编辑试验 | 第17-31页 |
2.1 材料 | 第17-19页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1.2 试剂及试剂盒 | 第17-18页 |
2.1.3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18页 |
2.1.4 实验动物及材料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5页 |
2.2.1 绵羊皮肤成纤维原代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19页 |
2.2.2 sgRNA设计 | 第19-21页 |
2.2.3 载体构建 | 第21-22页 |
2.2.4 细胞Puro致死剂量的确定 | 第22页 |
2.2.5 细胞转染 | 第22-23页 |
2.2.6 T7E1突变率分析 | 第23-24页 |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2.2.8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3.1 绵羊皮肤成纤维原代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25-27页 |
2.3.2 sgRNA的设计及编辑效率的验证 | 第27页 |
2.3.3 载体连接结果及T7EI酶切结果 | 第27-28页 |
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高山美利奴羊FGF5基因编辑试验 | 第31-40页 |
3.1 材料 | 第31-32页 |
3.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1页 |
3.1.2 试剂及试剂盒 | 第31页 |
3.1.3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31页 |
3.1.4 实验动物及环境 | 第31-32页 |
3.2 方法 | 第32-35页 |
3.2.1 供体同期发情及超数排卵处理 | 第32页 |
3.2.2 受体同期发情处理 | 第32页 |
3.2.3 胚胎回收 | 第32-33页 |
3.2.4 胚胎培养及显微注射 | 第33-34页 |
3.2.5 胚胎移植 | 第34页 |
3.2.6 手术时血清中激素浓度的测定 | 第34页 |
3.2.7 FGF5基因编辑结果的检测 | 第34-35页 |
3.2.8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3.3.1 不同超数排卵处理结果 | 第35页 |
3.3.2 胚胎移植结果 | 第35-36页 |
3.3.3 血清FSH浓度检测结果 | 第36页 |
3.3.4 FGF5基因编辑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3.4 讨论 | 第37-39页 |
3.4.1 高山美利奴羊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效果 | 第37-38页 |
3.4.2 不同FSH处理对胚胎移植的影响 | 第38页 |
3.4.3 超数排卵过程中不同环境温度对胚胎移植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5 FGF5基因编辑结果 | 第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