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桃论文

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致谢第4-9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 桃资源概况第12页
    2 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12-17页
        2.1 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第13-16页
            2.1.1 直接器官发生途径第13-15页
                2.1.1.1 常用外植体类型第13-14页
                2.1.1.2 基本培养基类型与生长调节剂第14-15页
            2.1.2 间接器官发生途径第15-16页
                2.1.2.1 常用外植体类型第15-16页
                2.1.2.2 基本培养基类型与生长调节剂第16页
            2.1.3 其他添加物第16页
        2.2 胚状体再生植株第16-17页
    3 遗传转化概述第17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三种基因型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18-34页
    1 引言第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材料第18-19页
            2.1.1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1.2 药品试剂第19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9页
            2.1.4 培养基第19页
            2.1.5 培养条件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0页
            2.2.1 三种基因型桃无菌组培苗叶片的获得第19-20页
            2.2.2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0页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30页
        3.1 毛桃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1-25页
            3.1.1 毛桃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1-23页
                3.1.1.1 毛桃组培苗的获得第21-22页
                    3.1.1.1.1 不同升汞处理时间和不同取材部位对毛桃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1页
                    3.1.1.1.2 不同取材时期对毛桃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1-22页
                3.1.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桃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22-23页
            3.1.2 毛桃胚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3-25页
                3.1.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桃胚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23-25页
        3.2 ‘秋蜜红’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5-28页
            3.2.1‘秋蜜红’组培苗的获得第25-26页
                3.2.1.1 不同升汞处理时间和不同取材部位对‘秋蜜红’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5页
                3.2.1.2 不同取材时期对‘秋蜜红’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5-26页
            3.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秋蜜红’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26-28页
        3.3‘中油桃14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第28-30页
            3.3.1‘中油桃14号’组培苗的获得第28-29页
                3.3.1.1 不同升汞处理时间和不同取材部位对‘中油桃14号’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8页
                3.3.1.2 不同取材时期‘中油桃14号’对初代培养的影响第28-29页
            3.3.2‘中油桃14号’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9-30页
    4 讨论与结论第30-34页
        4.1 讨论第30-32页
            4.1.1 影响桃无菌组培苗初代培养的因素第30-31页
                4.1.1.1 不同升汞处理时间对初代培养的影响第30-31页
                4.1.1.2 不同采样时期对初代培养的影响第31页
            4.1.2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1-32页
            4.1.3 相同基因型不同叶片来源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2页
            4.1.4 不同基因型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2页
        4.2 结论第32-34页
第三章 不同基因型桃叶片遗传转化第34-47页
    1 引言第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2.1 材料第34-36页
            2.1.1 试验材料第34页
            2.1.2 农杆菌菌株和质粒第34-35页
            2.1.3 主要药品试剂第35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2.1.5 基本培养基第35-36页
            2.1.6 培养条件第36页
        2.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2.2.1 外植体准备第36页
            2.2.2 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第36页
            2.2.3 叶片转化第36-37页
                2.2.3.1 侵染第36-37页
                2.2.3.2 共培养第37页
            2.2.4 GUS组织学检测第37页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3.1 农杆菌介导的毛桃叶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7-41页
            3.1.1 不同菌液浓度对不同来源毛桃叶片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7-38页
            3.1.2 不同AS浓度对不同来源毛桃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8页
            3.1.3 不同的侵染时间对不同来源毛桃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8-40页
            3.1.4 不同的共培养天数对对不同来源毛桃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页
            3.1.5 不同的菌液侵染方式对对不同来源毛桃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0-41页
        3.2 农杆菌介导‘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1-44页
            3.2.1 不同的菌液浓度对‘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1页
            3.2.2 不同AS浓度对‘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1-42页
            3.2.3 不同侵染时间对‘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2页
            3.2.4 共培养天数对‘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3.2.5 不同侵染方式对‘中油桃14号’组培苗叶片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4 讨论与结论第44-47页
        4.1 讨论第44-45页
            4.1.1 不同的菌液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4页
            4.1.2 不同的AS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4页
            4.1.3 不同的菌液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4.1.4 不同的共培养天数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5页
            4.1.5 不同的菌液侵染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5页
        4.2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ABSTRACT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根际氧环境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光质LED组合光源对石榴幼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