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动力、农村能源论文--生物能(生物质能)的应用论文--沼气论文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金针菇菌糠产沼气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秸秆与食用菌菌糠的原料特性第15页
    1.2 沼气化利用原理与影响因素第15-17页
        1.2.1 厌氧发酵基本原理第15-16页
        1.2.2 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第16-17页
            1.2.2.1 温度第16页
            1.2.2.2 pH值第16-17页
            1.2.2.3 碳氮比(C/N)第17页
    1.3 沼气化利用关键技术概述第17-19页
        1.3.1 原料预处理第17-18页
        1.3.3 发酵工艺与设备第18-19页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意义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3 创新点第20页
        1.4.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蒸汽爆破/氧化钙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第21-38页
    2.1 实验目的第21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2.2.1 材料来源第21页
        2.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2.1 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水稻秸秆第21-22页
            2.2.2.2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表面结构影响实验第22页
            2.2.2.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木质纤维素组成影响实验第22页
            2.2.2.4 水稻秸秆酶水解实验第22页
            2.2.2.5 水稻秸秆厌氧干发酵实验第22-23页
            2.2.2.6 水稻秸秆厌氧干发酵中试实验第23-24页
    2.3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第24-27页
        2.3.0 蒸汽爆破预处理法第24页
        2.3.1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方法第24页
        2.3.2 木质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第24-25页
        2.3.3 糖类含量测定方法及样品预处理方法第25页
        2.3.4 沼气产量测定方法第25页
        2.3.5 甲烷及二氧化碳含量测定方法第25-26页
        2.3.6 挥发酸(VFAs)含量测定方法及样品处理方法第26页
        2.3.7 氨氮含量测定方法第26页
        2.3.8 TS及VS测定方法第26-27页
    2.4 动力学模型第27页
    2.5 结果与与讨论第27-37页
        2.5.1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第27-28页
        2.5.2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2.5.3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纤维素酶水解作用的影响第29-30页
        2.5.4 不同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产沼气潜力影响研究第30-34页
            2.5.4.1 不同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产甲烷的影响第30-32页
            2.5.4.2 动力学模拟第32-33页
            2.5.4.3 不同预处理对水稻秸秆产VFAs的影响第33-34页
        2.5.5 水稻秸秆厌氧干发酵中试实验第34-37页
            2.5.5.1 沼气中甲烷与二氧化碳含量第34-35页
            2.5.5.2 容积产气率与原料产气率第35-36页
            2.5.5.3 挥发性脂肪酸与氨氮含量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蒸汽爆破/氧化钙预处理对金针菇菌糠产沼气的影响研究第38-51页
    3.1 实验目的第38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2.1 材料来源第38页
        3.2.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3.2.2.1 蒸汽爆破/氧化钙预处理金针菇菌糠第38-39页
            3.2.2.2 蒸汽爆破/氧化钙预处理对金针菇菌糠表面结构影响实验第39页
            3.2.2.3 金针菇菌糠厌氧发酵实验第39页
            3.2.2.4 金针菇菌糠厌氧发酵中试实验第39页
    3.3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第39-41页
        3.3.1 蒸汽爆破/氧化钙预处理法第39页
        3.3.2 扫描电镜样品处理方法第39页
        3.3.3 沼气产量测定方法第39页
        3.3.4 甲烷及二氧化碳含量测定方法第39-40页
        3.3.5 VFAs含量测定方法及样品处理方法第40页
        3.3.6 金针菇菌糠厌氧发酵中试实验设备第40页
        3.3.7 重金属测定方法第40页
        3.3.8 致病菌测定方法第40页
        3.3.9 微生物群落结构测定方法第40-41页
    3.4 动力学模型第41页
    3.5 结果与与讨论第41-50页
        3.5.1 预处理对金针菇菌糠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1-42页
        3.5.2 不同预处理对金针菇菌糠产沼气潜力影响研究第42-46页
            3.5.2.1 不同预处理对每日沼气产量与累积沼气产量的影响第42-44页
            3.5.2.2 预处理对菌糠厌氧发酵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3.5.2.3 动力学模拟第45-46页
        3.5.3 金针菇菌糠厌氧发酵中试第46-50页
            3.5.3.1 日产气量与有机负荷变化第46页
            3.5.3.2 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变化第46-47页
            3.5.3.3 重金属含量变化第47-48页
            3.5.3.4 致病菌检测第48页
            3.5.3.5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第48-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4.1 全文总结第51页
    4.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丙酸互营氧化菌群对厌氧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累积的调控研究
下一篇: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的热物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