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炭黑(CB)特性及其填充型导电聚合物材料 | 第12-14页 |
1.2.1 炭黑粒子的基本特性 | 第12页 |
1.2.2 炭黑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12-14页 |
1.3 氧化锡锑(ATO)性能 | 第14-16页 |
1.3.1 ATO的结构与特性 | 第14-15页 |
1.3.2 ATO的导电机理 | 第15-16页 |
1.4 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1.4.1 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2 导电填料的种类影响 | 第17-18页 |
1.5 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的温度-电阻效应 | 第18-20页 |
1.6 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20-22页 |
1.6.1 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 | 第20页 |
1.6.2 自控温材料 | 第20-21页 |
1.6.3 压敏导电胶 | 第21页 |
1.6.4 气敏电阻 | 第21页 |
1.6.5 电磁波屏蔽 | 第21页 |
1.6.6 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第二章 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原料及性能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3 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2.4 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2.4.1 原料的处理 | 第30页 |
2.4.2 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2.5 性能表征 | 第31-34页 |
2.5.1 活化指数测试 | 第31页 |
2.5.2 粒径测试 | 第31页 |
2.5.3 复合材料形态观测 | 第31-32页 |
2.5.4 导电性能测试 | 第32页 |
2.5.5 温度与电阻效应测试 | 第32-33页 |
2.5.6 动态流变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CB/PBT复合材料性能与表征 | 第34-63页 |
3.1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 第34-37页 |
3.1.1 偶联剂和分散剂作用 | 第34-35页 |
3.1.2 复合材料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35-36页 |
3.1.3 复合材料的SEM观察 | 第36-37页 |
3.2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 第37-43页 |
3.2.1 复合材料的导电特性 | 第38-41页 |
3.2.2 理论渗滤阈值与实际渗滤阈值比较 | 第41-43页 |
3.3 复合材料的温度-电阻(R-T)效应 | 第43-49页 |
3.3.1 CB含量对CB/PBT复合材料的R-T效应 | 第45-47页 |
3.3.2 CB/PBT复合材料在低温下的R-T效应 | 第47-48页 |
3.3.3 CB/PBT复合材料的循环R-T效应 | 第48-49页 |
3.4 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49-59页 |
3.4.1 CB含量对CB/PBT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2 温度对CB/PBT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3-57页 |
3.4.3 不同分散剂对CB/PBT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第四章 ATO/PBT复合材料性能与表征 | 第63-79页 |
4.1 ATO粉体表面改性处理分析 | 第63-69页 |
4.1.1 偶联剂种类的选择 | 第63-64页 |
4.1.2 偶联剂最佳配比的选择 | 第64-66页 |
4.1.3 分散剂种类的选择 | 第66-67页 |
4.1.4 分散剂最佳配比的选择 | 第67-69页 |
4.2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 第69-71页 |
4.3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 | 第71-73页 |
4.3.1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4.3.2 ATO/PBT复合体系与CB/PBT复合体系渗滤阈值的比较 | 第72-73页 |
4.4 ATO/PBT导电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 | 第73-78页 |
4.4.1 ATO含量对ATO/PBT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73-75页 |
4.4.2 温度对复合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9-81页 |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