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城市化:概念与比较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城市化的含义 | 第16-17页 |
一、人口城市化 | 第16页 |
二、地域城市化 | 第16页 |
三、经济活动城市化 | 第16页 |
四、生活方式城市化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 | 第17页 |
一、人口变动指标 | 第17页 |
二、经济变动指标 | 第17页 |
三、社会变动指标 | 第17页 |
第三节 中外城市化比较 | 第17-20页 |
一、城市化启动机制 | 第18页 |
二、城市化加快发展动因 | 第18页 |
三、城市化经历阶段 | 第18-19页 |
四、城市化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青浦的考察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农村居住向城镇集中的现状 | 第20-21页 |
一、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 第20页 |
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 第20页 |
三、非农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现状 | 第21-22页 |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 | 第21页 |
二、农业合作组织发育成长 | 第21页 |
三、农业进一步集中具备条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工业向园区集中的现状 | 第22-24页 |
一、企业形态明显集聚 | 第22页 |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 第22-23页 |
三、工业园区布局日益完善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以青浦为例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关于农民向城镇集中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一、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难问题 | 第24页 |
二、农民进城生活成本提高 | 第24页 |
三、农民生活习惯需要适应 | 第24-25页 |
四、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仍不健全 | 第25页 |
第二节 关于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一、农民的土地意识制约土地集中 | 第25-26页 |
二、逐渐老化的农业劳动力无法适应现实需求 | 第26页 |
三、粗放式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 第26页 |
第三节 关于工业向园区集中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工业集聚度不高 | 第26-27页 |
二、工业形态部分不合理 | 第27-28页 |
三、企业技术含量不高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第一节 城乡差别造成农民与居民在各方面格格不入 | 第29-30页 |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 第29页 |
二、城乡居民政策待遇的差别 | 第29-30页 |
三、城乡居民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差别 | 第30页 |
第二节 城镇规划不合理造成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缓慢 | 第30-32页 |
一、土地难以集中源于城乡规划不合理 | 第30-31页 |
二、规划的完善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31页 |
三、青浦存在的东西差异现象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功能定位不明确造成工业发展陷入高能耗低层次怪圈 | 第32-33页 |
一、主观因素造成定位不明确 | 第32页 |
二、客观因素造成功能定位不明确 | 第32-33页 |
第六章 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对策 | 第33-38页 |
第一节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 第33-34页 |
一、改革二元格局打破就业制度壁垒 | 第33页 |
二、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搞活农村经济 | 第33页 |
三、降低农民入城的门槛促进人口流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完善城乡规划 | 第34-35页 |
一、合理预测城市化发展趋势 | 第34页 |
二、形成完善的产业规划 | 第34-35页 |
三、形成多学科组成的城市规划力量 | 第35页 |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 | 第35-36页 |
一、社会保险 | 第35-36页 |
二、社会救助 | 第36页 |
三、社会福利 | 第36页 |
第四节 促使农民向市民转变 | 第36-38页 |
一、转变工作方式 | 第36-37页 |
二、转变生活方式 | 第37页 |
三、转变价值观念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