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工商业联合会 | 第18页 |
2.1.2 非公有制企业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第三部门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社会治理理论 | 第20-22页 |
3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现状 | 第22-28页 |
3.1 洞头区概况 | 第22页 |
3.2 洞头区工商联概况 | 第22-23页 |
3.3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基本做法 | 第23-26页 |
3.3.1 做好思想引领工作 | 第23-24页 |
3.3.2 做好经济服务工作 | 第24-25页 |
3.3.3 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 第25页 |
3.3.4 探索为会员服务新机制 | 第25-26页 |
3.4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成效 | 第26-28页 |
4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4页 |
4.1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4.1.1 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内容较单一 | 第28页 |
4.1.2 服务对象参与还不广泛 | 第28页 |
4.1.3 指导协会商会成效不明显 | 第28-29页 |
4.1.4 机关工作人员紧缺,业务水平不高 | 第29-30页 |
4.1.5 活动经费偏少 | 第30页 |
4.1.6 驻会领导变动较快 | 第30页 |
4.2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4.2.1 工商联自身方面原因 | 第30-32页 |
4.2.2 党委政府及服务对象方面原因 | 第32-34页 |
5 国内外工商联(商会)服务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 第34-38页 |
5.1 国内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经验启示 | 第34-36页 |
5.1.1 国内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主要经验 | 第34-35页 |
5.1.2 国内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启示 | 第35-36页 |
5.2 外国商会服务企业的经验启示 | 第36-38页 |
5.2.1 外国商会服务企业的经验主要经验 | 第36页 |
5.2.2 外国商会服务企业的启示 | 第36-38页 |
6 洞头区工商联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对策建议 | 第38-44页 |
6.1 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职能有效发挥 | 第38-39页 |
6.1.1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 | 第38页 |
6.1.2 深化服务平台建设 | 第38-39页 |
6.1.3 深化活动品牌建设 | 第39页 |
6.2 加强组织建设,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热情 | 第39-40页 |
6.2.1 加强协会商会组建步伐 | 第39页 |
6.2.2 加强协会商会规范管理 | 第39-40页 |
6.2.3 推进协会商会立法进程 | 第40页 |
6.3 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 第40-41页 |
6.3.1 巩固省级五好工商联创建成果 | 第40-41页 |
6.3.2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 第41页 |
6.4 寻求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 | 第41-42页 |
6.4.1 寻求有位 | 第41-42页 |
6.4.2 寻求有为 | 第42页 |
6.5 加强宣传沟通,赢得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 第42-44页 |
6.5.1 加强宣传,赢得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 第42页 |
6.5.2 加强沟通,赢得非公有制企业及政府的认可 | 第42-4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