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27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0-18页 |
|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 第10页 |
| ·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3页 |
| ·症候分级量化标准 | 第13-15页 |
| ·观察方法 | 第15-17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页 |
|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18页 |
|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 3 结果 | 第18-25页 |
|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第18页 |
| ·临床总疗效 | 第18-19页 |
|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情况 | 第19页 |
| ·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第19-20页 |
| ·中医症候主症疗效 | 第20-21页 |
| ·次症疗效 | 第21-22页 |
| ·各阶段疗效分析 | 第22页 |
|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总积分比较 | 第22页 |
| ·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各项症状积分变化 | 第22-23页 |
| ·患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第23-24页 |
| ·患者病情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第24页 |
| ·患者病情程度改善情况 | 第24-25页 |
| 4 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及与观察药物关系 | 第25页 |
| 5 安全性评价 | 第25页 |
| 6 疗效小结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33页 |
| 1 病机分析 | 第27-28页 |
| 2 方药分析 | 第28-33页 |
| ·方中各味药物的性味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 ·水清肝饮全方药理作用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理论研究 | 第39-61页 |
| 1 中医的认识与研究 | 第39-50页 |
| ·病因病机 | 第39-40页 |
| ·中医药治疗 | 第40-50页 |
| 2 西医的理论与治疗研究进展 | 第50-59页 |
| ·病名阐述 | 第51页 |
| ·绝经年龄 | 第51页 |
| ·影响绝经年龄的因素 | 第51-52页 |
| ·病因病理 | 第52-55页 |
| ·临床表现 | 第55页 |
| ·预防与治疗 | 第55-59页 |
| 3 小结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附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 | 第67-6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