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9页 |
1.1 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简介 | 第15-16页 |
1.2 纳米发光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第16-17页 |
1.2.1 纳米发光材料的定义 | 第16页 |
1.2.2 纳米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 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7-21页 |
1.3.1 微乳液法 | 第17-18页 |
1.3.2 共沉淀法 | 第18-19页 |
1.3.3 溶胶-凝胶法 | 第19页 |
1.3.4 水热合成法 | 第19-20页 |
1.3.5 高温热分解法 | 第20-21页 |
1.4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1.4.1 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2 稀土掺杂硼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5 纳米发光材料的表面修饰 | 第29-36页 |
1.5.1 表面活性剂修饰 | 第29-30页 |
1.5.2 贵金属修饰 | 第30-36页 |
1.5.2.1 贵金属对有机荧光体的修饰 | 第31-32页 |
1.5.2.2 贵金属对量子点的修饰 | 第32-33页 |
1.5.2.3 贵金属对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的修饰 | 第33-36页 |
1.6 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36-39页 |
第二章 油酸表面修饰的Ba-B-O:Eu~(3+)纳米棒、纳米线和花瓣状自组装体的可控合成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39-49页 |
2.1 不同形貌Ba-B-O:Eu~(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 第40-42页 |
2.1.1 不同形貌Ba-B-O:Eu~(3+)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0-42页 |
2.1.1.1 反应试剂 | 第40页 |
2.1.1.2 反应过程 | 第40页 |
2.1.1.3 样品的测试条件 | 第40-41页 |
2.1.1.4 样品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2.2 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调控 | 第42-45页 |
2.2.1 油酸修饰量对样品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 第42-44页 |
2.2.2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 第44页 |
2.2.3 pH值对样品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 Ba-B-O:Eu~(3+)样品的生长机理探讨 | 第45-47页 |
2.4 Ba-B-O:Eu~(3+)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油酸表面修饰的BaF_2:Eu~(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49-57页 |
3.1 BaF_2:Eu~(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49-52页 |
3.1.1 BaF_2:Eu~(3+)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9-52页 |
3.1.1.1 反应试剂 | 第49页 |
3.1.1.2 反应过程 | 第49-50页 |
3.1.1.3 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50-52页 |
3.2 油酸的加入量对样品尺寸与形貌的影响与调控 | 第52-53页 |
3.3 样品的发光性质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β-NaYF_4:Yb,Tm(Er)上转换荧光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 第57-68页 |
4.1 β-NaYF_4:Yb,Tm(Er)上转换荧光纳米晶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57-61页 |
4.1.1 β-NaYF_4:Yb,Tm(Er)上转换荧光纳米晶的制备 | 第57-61页 |
4.1.1.1 反应试剂 | 第57-58页 |
4.1.1.2 反应过程 | 第58页 |
4.1.1.3 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58-61页 |
4.2 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调控 | 第61-64页 |
4.2.1 反应时间对晶相及形貌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2 柠檬酸钠的量对样品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 β-NaYF_4:Yb,Tm(Er)纳米晶发光性质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纳米金修饰的β-NaYF_4:Yb,Tm(Er)复合纳米晶的制备及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68-92页 |
5.1 Au@NaYF_4:Yb,Tm(Er)纳米晶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69-73页 |
5.1.1 Au@NaYF_4:Yb,Tm(Er)纳米晶的制备 | 第69-70页 |
5.1.1.1 反应试剂 | 第69页 |
5.1.1.2 反应过程 | 第69-70页 |
5.1.2. Au@NaYF_4:Yb,Tm(Er)纳米晶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70-72页 |
5.1.3 Au@NaYF_4:Yb,Tm(Er)纳米晶的设计合成过程 | 第72-73页 |
5.2 Au@NaYF_4:Yb,Tm(Er)纳米晶的发光性质研究 | 第73-78页 |
5.2.1 Au的修饰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2 Au纳米粒子修饰前后NaYF_4:Yb,Tm纳米晶上转换光谱比较 | 第74-76页 |
5.2.3 Au纳米粒子修饰前后NaYF_4:Yb,Er纳米晶上转换光谱比较 | 第76-78页 |
5.3 Au纳米粒子对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5页 |
5.3.1 Au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作用对上转换纳米晶发光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2 Au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场增强作用对上转换纳米晶发光的影响 | 第79-85页 |
5.3.2.1 NaYF_4:Yb,Tm和Au@NaYF_4:Yb,Tm纳米晶的发光动力学研究 | 第80-83页 |
5.3.2.2 NaYF_4:Yb,Er和Au@NaYF_4:Yb,Er纳米晶的发光动力学研究 | 第83-85页 |
5.4 等离子场增强的模拟计算分析 | 第85-87页 |
5.5 Au纳米粒子修饰后的上转换纳米晶的阈值降低情况 | 第87-89页 |
5.6 Au@SiO_2@NaYF_4:Yb,Tm发光性质的研究 | 第89-9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作者简介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