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电子传导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7-26页 |
1.2.1 电子传导机制及其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2.2 推力器通道内电子近壁传导占主导地位的分析 | 第22-26页 |
1.3 推力器寿命周期内影响电子近壁传导特性的因素 | 第26-31页 |
1.3.1 寿命周期的阶段性 | 第26-27页 |
1.3.2 不同寿命阶段影响近壁传导的因素 | 第27-29页 |
1.3.3 当前基于寿命周期的研究焦点 | 第29-3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2章 振荡鞘层对电子近壁传导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3-51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振荡鞘层对近壁电导率的影响 | 第33-39页 |
2.2.1 振荡鞘层的模型 | 第33-35页 |
2.2.2 Monte-Carlo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2.2.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2.3 振荡鞘层对近壁传导电流位形的影响 | 第39-50页 |
2.3.1 实验测量的近壁传导电流位形与理论的矛盾 | 第39-41页 |
2.3.2 振荡鞘层作用下的近壁传导电流位形特点 | 第41-48页 |
2.3.3 振荡鞘层下近壁传导电流与电磁场的关系 | 第48-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减速侵蚀阶段的电子近壁传导特性研究 | 第51-69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离子溅射强度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51-60页 |
3.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1-54页 |
3.2.2 实验测量装置及平台 | 第54-56页 |
3.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3.3 离子溅射强度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机理 | 第60-67页 |
3.3.1 基于Particle-in-Cell(PIC)的粒子模拟方法 | 第61-64页 |
3.3.2 计算近壁传导电流的PIC 简化模型 | 第64-66页 |
3.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反常侵蚀阶段的电子近壁传导特性研究 | 第69-99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壁面形貌影响近壁传导的机理 | 第70-72页 |
4.3 反常侵蚀形貌的数值处理 | 第72-75页 |
4.4 反常侵蚀初期壁面形貌对近壁传导特性的影响 | 第75-82页 |
4.4.1 模拟条件 | 第75-77页 |
4.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7-82页 |
4.5 反常侵蚀稳定期壁面形貌对近壁传导特性的影响 | 第82-93页 |
4.5.1 模拟条件 | 第82-83页 |
4.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3-89页 |
4.5.3 壁面形貌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特征尺寸分析 | 第89-91页 |
4.5.4 壁面形貌之间的耦合作用研究 | 第91-93页 |
4.6 霍尔推力器寿命周期内放电电流变化特性的分析 | 第93-94页 |
4.7 近壁区等离子体参数周向波动传播现象的分析 | 第94-9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具有反常侵蚀特征壁面形貌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 第99-128页 |
5.1 引言 | 第99-101页 |
5.2 壁面形貌轴向位置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01-106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101-103页 |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3-106页 |
5.3 加速区壁面形貌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规律 | 第106-111页 |
5.3.1 一般物理图像 | 第106-109页 |
5.3.2 壁面形貌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离子温度效应 | 第109-111页 |
5.4 电离区壁面形貌影响近壁传导特性的规律 | 第111-114页 |
5.5 壁面形貌周向尺寸的连续变化对近壁传导特性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5.6 壁面形貌影响霍尔推力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18-126页 |
5.6.1 实验诊断装置及原理 | 第118-121页 |
5.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21-12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4-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个人简历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