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9-10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0-13页 |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 第14-15页 |
1.5 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的创新 | 第15-16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类型 | 第17-19页 |
2.1.1 个人独资制 | 第17页 |
2.1.2 有限责任制 | 第17-18页 |
2.1.3 普通合伙制 | 第18页 |
2.1.4 特殊普通合伙制 | 第18-19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2.1 审计质量的内涵 | 第19页 |
2.2.2 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3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2 风险收益理论 | 第22-23页 |
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演变 | 第23-24页 |
3.1.1 挂靠阶段 | 第23页 |
3.1.2 有限责任阶段 | 第23-24页 |
3.1.3 合伙阶段 | 第24页 |
3.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背景和现状 | 第24-27页 |
3.2.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背景 | 第24-25页 |
3.2.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现状 | 第25-27页 |
4 实证设计 | 第27-33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4.2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设定 | 第28-31页 |
4.2.1 审计质量的衡量 | 第28-29页 |
4.2.2 事务所转制的衡量 | 第29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29-30页 |
4.2.4 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4.3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31-33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3.2 事务所的选择 | 第31-32页 |
4.3.3 被审计单位的选择 | 第32-33页 |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3-45页 |
5.1 会计师事务所转制与否与审计质量 | 第33-36页 |
5.1.1 第一批转制事务所的实证分析 | 第33-34页 |
5.1.2 第二批转制事务所的实证分析 | 第34-36页 |
5.1.3 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 第36页 |
5.2 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时间与审计质量 | 第36-39页 |
5.3 进一步检验 | 第39-42页 |
5.3.1 研究设计 | 第39页 |
5.3.2 研究对象和样本选取 | 第39-40页 |
5.3.3 描述性统计 | 第40页 |
5.3.4 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5.3.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5.4 实证结论 | 第42-43页 |
5.5 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5.1 加强特殊普通合伙制立法建设 | 第43页 |
5.5.2 参加职业责任险并完善治理结构 | 第43-44页 |
5.5.3 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合伙文化的培育 | 第44-45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