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木材学论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木材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超疏水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1.2.1 仿生超疏水理论第16-17页
        1.2.2 表面润湿性理论第17-19页
    1.3 超疏水木材的研究进展第19-24页
        1.3.1 溶胶凝胶法第20-21页
        1.3.2 水热法第21-22页
        1.3.3 等离子体技术第22页
        1.3.4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2-23页
        1.3.5 接枝共聚法第23-24页
    1.4 超疏水木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第24-29页
        1.5.1 研究意义第24-26页
        1.5.2 研究思路第26-28页
        1.5.3 项目支撑与经费来源第28-29页
第二章 木材表面溶胶—凝胶二步法构建超疏水薄膜第29-38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内容第30-32页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0-31页
        2.2.2 木材表面超疏水薄膜的构建第31页
        2.2.3 超疏水木材表面测试与表征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2.3.1 木材表面微观形貌第32-34页
        2.3.2 木材表面化学组成第34-35页
        2.3.3 HDTMS浓度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2.3.4 不同切面疏水性能的差异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木材表面溶胶—凝胶一步法构建超疏水薄膜第38-49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内容第38-41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3.2.2 木材表面超疏水薄膜的构建第39-40页
        3.2.3 超疏水木材表面的表征与测试第40页
        3.2.4 超疏水薄膜的耐久性测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3.3.1 木材表面超疏水薄膜的构建第41页
        3.3.2 SiO_2纳米粒子的形貌特征第41-42页
        3.3.3 超疏水木材表面化学组成第42-43页
        3.3.4 超疏水木材表面形貌特征第43-45页
        3.3.5 HDTMS浓度对超疏水薄膜的影响第45-46页
        3.3.6 超疏水木材的吸湿/吸水耐久性第46-47页
        3.3.7 超疏水薄膜的耐酸碱性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木材表面PDMS—纳米SiO_2有机—无机复合超疏水薄膜的构建第49-65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实验内容第50-54页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4.2.2 PDMS-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第51-52页
        4.2.3 木材表面超疏水薄膜的构建第52页
        4.2.4 超疏水木材表面的表征与测试第52-53页
        4.2.5 超疏水薄膜机械稳定性测试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4.3.1 SiO_2纳米粒子的结构与形貌第54-55页
        4.3.2 超疏水木材表面的结构与形貌第55-57页
        4.3.3 木材表面的疏水性能和自清洁性第57-59页
        4.3.4 SiO_2纳米粒子添加量对超疏水薄膜的影响第59-60页
        4.3.5 超疏水木材表面的机械稳定性第60-63页
        4.3.6 超疏水木材表面的耐酸碱性第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主要结论第65-66页
    5.2 创新点第66页
    5.3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3H和HCT的RNAi转基因杨木细胞壁结构特性及力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生物质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