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傅亮家世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北地傅氏简介 | 第10页 |
第二节 北地傅氏部分谱系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北地傅氏的政治地位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傅亮生平仕历及交游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傅亮生平仕历 | 第16-21页 |
第二节 傅亮交游往来 | 第21-26页 |
第三章 傅亮思想、品性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傅亮生活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 | 第26-28页 |
一、政治背景 | 第26页 |
二、文化背景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傅亮思想 | 第28-30页 |
一、傅亮的儒家思想 | 第28-29页 |
二、傅亮的玄学思想 | 第29页 |
三、傅亮的佛教思想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傅亮品性 | 第30-34页 |
一、才学过人,诵言满堂 | 第30-31页 |
二、耿介率真,注重大局 | 第31-32页 |
三、审时度势,深谋远虑 | 第32页 |
四、扶赞洪业,无怨无悔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傅亮公牍文研究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傅亮公牍文所涉及的文种 | 第34-35页 |
一、表类公文体裁 | 第34页 |
二、教令类公文体裁 | 第34-35页 |
三、诏令类公文体裁 | 第35页 |
第二节 傅亮公牍文所涉及的内容 | 第35-38页 |
一、政治方面 | 第35-36页 |
二、教育方面 | 第36页 |
三、祭祀方面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傅亮公牍文情感文风和艺术特征 | 第38-40页 |
一、傅亮公牍文情感文风 | 第38页 |
二、傅亮公文的艺术特征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傅亮其它作品研究 | 第40-43页 |
第一节 赋的主体内容及风格辨 | 第40-42页 |
一、登临抒怀之感(《九月九日登陵嚣馆赋》、《登龙岗赋》、《征思赋》) | 第40页 |
二、咏物兴思之叹(《感物赋》) | 第40-41页 |
三、观物赞美之情(《喜雨赋》、《芙蓉赋》)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傅亮诗歌简论 | 第42页 |
第三节 傅亮的论序赞文及碑铭书札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一 | 第47-48页 |
附录二 | 第48-53页 |
附录三 | 第53-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