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测评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关于功能范式的农村金融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本文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6-18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6-17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7页 |
2.2.3 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 | 第17-18页 |
2.3 帕加诺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现代化测评 | 第20-30页 |
3.1 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20-23页 |
3.1.1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但地位降低 | 第20-21页 |
3.1.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 第21页 |
3.1.3 农产品对外贸易扩张 | 第21-22页 |
3.1.4 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 | 第22-23页 |
3.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评 | 第23-30页 |
3.2.1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4页 |
3.2.2 因子分析 | 第24-27页 |
3.2.3 农业现代化发展测评结果 | 第27-30页 |
第4章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支农困境 | 第30-39页 |
4.1 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0-35页 |
4.1.1 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4.1.2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现状 | 第31-33页 |
4.1.3 农村金融环境的基本现状 | 第33-35页 |
4.2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4.2.1 农村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35-36页 |
4.2.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 | 第36页 |
4.3 农村金融支农困境 | 第36-39页 |
4.3.1 农村金融体系支农乏力 | 第37页 |
4.3.2 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仍然存在 | 第37页 |
4.3.3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滞后于需求 | 第37-38页 |
4.3.4 农村金融交易成本与风险依然较高 | 第38-39页 |
第5章 农业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支持实证研究 | 第39-45页 |
5.1 数据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39-41页 |
5.1.1 数据选取 | 第39-40页 |
5.1.2 模型设定 | 第40-41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41-45页 |
5.2.1 实证检验及结果 | 第41-43页 |
5.2.2 原因与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6章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 第45-50页 |
6.1 建立农村金融适度竞争体系,充分吸收农村储蓄 | 第45-46页 |
6.1.1 完善间接融资市场的功能 | 第45-46页 |
6.1.2 挖掘直接融资市场的潜力 | 第46页 |
6.2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引导存款转化为农业投资 | 第46-48页 |
6.2.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覆盖面 | 第46-47页 |
6.2.2 推进服务模式与制度的创新 | 第47-48页 |
6.3 拓宽农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 | 第48-50页 |
6.3.1 高度重视涉农科技企业 | 第48页 |
6.3.2 向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进军 | 第48-5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