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2.1 公路水毁类型研究现状第13页
        1.2.2 公路水毁机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公路水毁等级划分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水毁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5 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总体技术研究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划分第21-30页
    2.1 常见水毁破坏形式第21-25页
    2.2 山区公路水毁特点第25-26页
        2.2.1 山区公路特点第25页
        2.2.2 路基水毁特点第25-26页
    2.3 路基水毁类型划分第26-29页
        2.3.1 已有公路水毁类型划分第27-28页
        2.3.2 本文山区路基水毁类型划分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机理分析第30-41页
    3.1 山区路基水毁原因分析第30-34页
        3.1.1 路基水毁宏观因素分析第30-32页
        3.1.2 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第32-34页
    3.2 山区路基水毁机理分析第34-40页
        3.2.1 路基冲刷水毁机理第34-38页
        3.2.2 路基冲刷与冲击水毁机理第38-39页
        3.2.3 路面淹没水毁机理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损毁等级划分第41-48页
    4.1 路基水毁承灾体类型划分第41-42页
    4.2 路基水毁损毁等级划分第42-47页
        4.2.1 路基水毁损毁情况第42-43页
        4.2.2 损毁等级划分原则第43-44页
        4.2.3 路基水毁损毁四级划分第44-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山区公路水毁路基稳定性分析第48-85页
    5.1 山区水毁路基稳定性识别第48-54页
        5.1.1 水毁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48-49页
        5.1.2 路基水毁易发段识别第49-50页
        5.1.3 常见水毁类型识别第50-54页
    5.2 山区水毁路基稳定性评价第54-84页
        5.2.1 评价因子的确定第55-64页
        5.2.2 评价模型的选取第64-77页
        5.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7-78页
        5.2.4 水毁路基稳定性评价及分级第78-84页
    5.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山区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技术第85-109页
    6.1 路基水毁防治基本原则第85-91页
        6.1.1 规划原则第85-87页
        6.1.2 设计原则第87-89页
        6.1.3 施工原则第89页
        6.1.4 综合防治原则第89-91页
    6.2 山区路基水毁抢修措施第91-95页
        6.2.1 路基缺口抢修措施第91-92页
        6.2.2 路基沉陷抢修措施第92页
        6.2.3 路肩挡土墙垮塌抢修措施第92页
        6.2.4 路基滑塌抢修措施第92-93页
        6.2.5 路基渗水抢修措施第93-95页
    6.3 山区路基水毁防护工程第95-104页
        6.3.1 路基防护工程主要类型第95-96页
        6.3.2 常见路基防护工程第96-103页
        6.3.3 组合防护型式第103-104页
    6.4 山区路基水毁非工程防护措施第104-107页
        6.4.1 重视基础资料分析第105-106页
        6.4.2 实现防灾综合治理第106页
        6.4.3 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第106-107页
        6.4.4 统筹安排抢护工作第107页
        6.4.5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第107页
    6.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结论与建议第109-111页
    主要结论第109-110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6页
    参加科研情况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场对海马神经元原初作用的动态性和鲁棒性研究
下一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吸烟诱导的气道炎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