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混合料剪胀力学行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沥青混合料剪胀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研究第14-15页
        1.2.3 沥青混合料黏弹塑本构模型研究第15-2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目标第21页
        1.3.3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剪胀机理与理论分析第23-40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剪胀机理分析第23-29页
    2.3 剪胀理论分析第29-34页
        2.3.1 Reynolds剪胀理论第29-31页
        2.3.2 剪胀指标分析第31-34页
    2.4 基于细观结构的剪胀模型探讨第34-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剪胀试验分析第40-96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沥青混合料设计第40-46页
        3.2.1 原材料性质第40-42页
        3.2.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42-46页
    3.3 三轴等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第46-59页
        3.3.1 试件制作第46-47页
        3.3.2 试验设备及测试过程第47-49页
        3.3.3 试件变形测试第49-51页
        3.3.4 试验结果分析第51-59页
    3.4 局部三轴压缩试验第59-94页
        3.4.1 局部三轴压缩试验可行性分析第59-60页
        3.4.2 局部三轴压缩试验原理第60-64页
        3.4.3 试验方法设计第64-75页
        3.4.4 试验过程分析第75-76页
        3.4.5 试验结果分析第76-86页
        3.4.6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与局部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第86-87页
        3.4.7 基于局部三轴压缩试验的剪胀分析第87-94页
    3.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基于X-ray 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及剪胀分析第96-132页
    4.1 引言第96-99页
    4.2 沥青混合料数字试件重构第99-121页
        4.2.1 成型CT扫描所需的试件第99页
        4.2.2 图像处理研究第99-107页
        4.2.3 数字试件的生成第107-121页
    4.3 沥青混合料剪胀变形分析第121-131页
        4.3.1 简单性能试验(SPT试验)第121-122页
        4.3.2 试验前后的试件空隙率对比分析第122-127页
        4.3.3 试件剪胀变形分析第127-131页
    4.4 小结第131-132页
第五章 基于离散元的沥青混合料数值模拟及剪胀分析第132-164页
    5.1 引言第132页
    5.2 离散元理论第132-140页
        5.2.1 黏结模型第133-135页
        5.2.2 沥青混合料的自定义接触本构模型第135-137页
        5.2.3 微观力学结构模型中接触本构模型的布置第137-140页
    5.3 数字试件建立第140-153页
        5.3.1 生成不规则形状的粗集料和沥青砂浆第140-146页
        5.3.2 生成空隙相第146-150页
        5.3.3 接触模型第150页
        5.3.4 模型参数的获取第150-153页
    5.4 数字试件的细观力学分析第153-163页
        5.4.1 三轴压缩试验分析第153-154页
        5.4.2 模拟结果分析第154-159页
        5.4.3 数值模拟与三轴试验对比分析第159-163页
    5.5 小结第163-1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64-16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4-166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66页
    6.3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第166-1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8-183页
致谢第183-18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经历与成果第185-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人骨的初步研究(20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