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贝叶斯网络构建和证据补全策略下的推理 | 第14-24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过程描述 | 第14-18页 |
2.2.1 贝叶斯网络构建 | 第15-16页 |
2.2.2 证据补全策略下的推理 | 第16-18页 |
2.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18-23页 |
2.3.1 上下文历史数据准备 | 第18-19页 |
2.3.2 移动用户上下文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第19页 |
2.3.3 移动用户上下文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第19-22页 |
2.3.4 证据补全策略下的用户状态不确定性推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通信历史数据的联系人分时段重要性获取方法 | 第24-3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24页 |
3.3 方法描述 | 第24-28页 |
3.3.1 数据预处理 | 第25-26页 |
3.3.2 数据统计计算 | 第26-27页 |
3.3.3 重要性生成 | 第27-28页 |
3.4 实验验证和分析 | 第28-31页 |
3.4.1 数据集介绍 | 第28页 |
3.4.2 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 | 第32-43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系统业务处理流程介绍 | 第32-34页 |
4.3 问题描述 | 第34-35页 |
4.4 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描述 | 第35-38页 |
4.4.1 参会人员状态的动态更新机制 | 第35-36页 |
4.4.2 联系人重要性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36-37页 |
4.4.3 辅助处理措施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37-38页 |
4.5 模拟实验和分析 | 第38-42页 |
4.5.1 参会人员状态的动态更新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5.2 联系人重要性的动态调整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5.3 辅助处理措施的动态调整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6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3-44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