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 前言 | 第10-19页 |
1 DNA分子标记技术中几种常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第10-12页 |
1.1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lo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0页 |
1.2 RAPD(Random Amplified Ploumorphic,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第10-11页 |
1.3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lo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1页 |
1.4 SSR(Sing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 | 第11页 |
1.5 SNPs(Single Nucleotide Ploymorphisms,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1-12页 |
2 DNA分子标记在濒危植物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2.1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 | 第12-13页 |
2.2 确定分类地位和进行系统进化研究 | 第13页 |
2.3 遗传图谱构建与基因定位 | 第13-14页 |
2.4 性别鉴定 | 第14页 |
2.5 亲缘关系的鉴定和辅助育种 | 第14-15页 |
2.6 种质资源的保护 | 第15-16页 |
3 穗花杉的研究意义及其分布 | 第16页 |
4 穗花杉当前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5 RAPD和ISSR技术原理 | 第17-19页 |
5.1 RAPD技术原理 | 第17-18页 |
5.2 ISSR技术原理 | 第18-19页 |
二 实验材料 | 第19-31页 |
1 DNA提取 | 第19-22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1.2 仪器和设备 | 第19页 |
1.3 试剂和溶液 | 第19-21页 |
1.4 改良CTAB法 | 第21页 |
1.5 基因组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1-22页 |
1.6 基因组DNA浓度测定和纯度检测 | 第22页 |
1.7 CTAB法的优化 | 第22页 |
2 RAPD分子标记对穗花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22-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3 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24-25页 |
2.4 PCR热循环参数的优化 | 第25页 |
2.5 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25-26页 |
2.6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6页 |
2.7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26-28页 |
3 ISSR分子标记对穗花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28-3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3.3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 | 第29-30页 |
3.4 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30页 |
3.5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0页 |
3.6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30-31页 |
三 结果和分析 | 第31-70页 |
1 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1.1 CTAB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31-32页 |
1.2 基因组DNA凝胶电泳检测 | 第32页 |
2 RAPD分子标记对穗花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32-52页 |
2.1 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2-36页 |
2.2 引物筛选 | 第36-39页 |
2.3 8个居群74个个体的扩增结果 | 第39-52页 |
3 ISSR分子标记对穗花杉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52-70页 |
3.1 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及结果 | 第52-56页 |
3.2 引物筛选 | 第56-60页 |
3.3 8个居群66个个体的扩增结果 | 第60-70页 |
四 讨论 | 第70-74页 |
1 DNA的提取 | 第70页 |
2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参数的优化 | 第70-71页 |
3 两种分子标记在穗花杉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比较 | 第71页 |
4 穗花杉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分析 | 第71-74页 |
4.1 穗花杉的遗传多样性 | 第71-72页 |
4.2 穗花杉的遗传结构 | 第72-73页 |
4.3 保护生物学意义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