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概述 | 第13页 |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1 国外观点 | 第15页 |
1.3.2 国内研究方向 | 第15页 |
1.3.3 存在不足 | 第15-16页 |
1.4 南昌公司调度数据网信息化情况简介 | 第16-18页 |
第2章 南昌调度数据网需求分析 | 第18-23页 |
2.1 现行调度运行状况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2 调度数据网计划目标需求 | 第19-20页 |
2.2.1 做到可靠又经济 | 第19页 |
2.2.2 做到高安全又良好拓展 | 第19页 |
2.2.3 确保时效性 | 第19-20页 |
2.2.4 在能量全过程管理的应用深度集成方面 | 第20页 |
2.3 网络结构需求 | 第20-22页 |
2.3.1 路由协议 | 第20页 |
2.3.2 内部网关 | 第20-21页 |
2.3.3 多协议扩展的边界网关协议(MP-BGP) | 第21页 |
2.3.4 MPLS VPN部署 | 第21页 |
2.3.5 路由冗余问题 | 第21-22页 |
2.4 网络安全需求 | 第22-23页 |
第3章 南昌地区调度数据网设计 | 第23-28页 |
3.1 相关制度设计 | 第23-24页 |
3.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计 | 第23页 |
3.1.2 组织机构的设计 | 第23-24页 |
3.1.3 安全责任到人机制设计 | 第24页 |
3.1.4 人才队伍建设 | 第24页 |
3.2 设计目标 | 第24-25页 |
3.3 调度一体化平台总体设计 | 第25-28页 |
3.3.1 网络路由设计 | 第25-26页 |
3.3.2 网络节点设计 | 第26页 |
3.3.3 网络IP规划设计 | 第26页 |
3.3.4 网络安全防护设计 | 第26-28页 |
第4章 初步建设电力调度数据网一体化信息平台 | 第28-34页 |
4.1 重点任务 | 第28-29页 |
4.2 平台架构 | 第29-31页 |
4.3 公司互联网络 | 第31-34页 |
4.3.1 提升方案一 | 第32页 |
4.3.2 提升方案二 | 第32-34页 |
第5章 一体化平台网络结构分析 | 第34-44页 |
5.1 做到前置性质到位 | 第34页 |
5.2 拓扑结构 | 第34-36页 |
5.3 域内路由协议(IGP) | 第36-37页 |
5.4 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 | 第37-38页 |
5.4.1 VPN划分 | 第37页 |
5.4.2 VPN的接合和剥离 | 第37-38页 |
5.5 设备配置设计 | 第38-39页 |
5.6 网络安全方面 | 第39-40页 |
5.6.1 设备管理 | 第39-40页 |
5.6.2 自动检测 | 第40页 |
5.6.3 数据流量监测系统 | 第40页 |
5.7 调度数据网路由选路 | 第40-44页 |
第6章 调度数据网模型设计案例 | 第44-56页 |
6.1 调度数据网组网设计 | 第44-46页 |
6.2 案例一:公司本部与省公司相连模型 | 第46页 |
6.3 案例二:公司广域网区域与数据通信网的衔接模型 | 第46-47页 |
6.4 案例三:公司变电站区域与数据通信网的衔接模型 | 第47-48页 |
6.5 案例四:县公司广域网区域与数据通信网的衔接模型 | 第48-49页 |
6.6 案例五:县公司变电站及营业所与数据通信网的衔接模型 | 第49-51页 |
6.6.1 数据通信网未覆盖时的衔接模型 | 第49-50页 |
6.6.2 数据通信网覆盖后的衔接模型 | 第50-51页 |
6.7 调度数据网组网的优缺点分析 | 第51-56页 |
6.7.1 设计优点 | 第51-53页 |
6.7.2 调度数据网不足之处 | 第53-5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