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二次电池金属锂负极的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3页
    1.2 金属锂负极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14页
    1.3 金属锂负极的改性研究第14-21页
        1.3.1 电解液第14-16页
        1.3.2 锂电极表面保护第16-18页
        1.3.3 锂电极的改性第18-21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及研究方法第23-28页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4页
    2.2 样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4-25页
        2.2.1 电解液的配制第24-25页
        2.2.2 蒸镀Li和富锂Li-In合金的制备第25页
        2.2.3 极片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5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5-26页
        2.3.1 充放电测试第25-26页
        2.3.2 交流阻抗谱测试第26页
        2.3.3 电解液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第26页
    2.4 物理化学表征方法第26-28页
        2.4.1 扫描电子显微测试第26-27页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第27页
        2.4.3 红外光谱测试第27页
        2.4.4 合金组成分析第27-28页
第3章 电解液添加剂对锂负极的改性研究第28-53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TTFEB的电化学行为及对电解液性质的影响第29-33页
        3.2.1 TTFEB的前线轨道研究第29-30页
        3.2.2 TTFEB在负极表面的还原第30-31页
        3.2.3 TTFEB对电解液性质的影响第31-33页
    3.3 TTFEB对金属锂负极的作用研究第33-46页
        3.3.1 TTFEB对锂沉积-溶解效率的影响第33-35页
        3.3.2 TTFEB对锂沉积-溶解极化的影响第35-36页
        3.3.3 TTFEB对锂负极SEI膜阻抗的影响第36-37页
        3.3.4 TTFEB对锂负极稳定性的影响第37-40页
        3.3.5 TTFEB对锂沉积-溶解形貌的影响第40-42页
        3.3.6 TTFEB对锂负极表面SEI膜组成的影响第42-46页
    3.4 TTFEB在Li|Li FePO4全电池中的应用第46-50页
        3.4.1 Li|Li FePO4电池的循环性能第46-48页
        3.4.2 Li|Li FePO4电池的倍率性能第48-49页
        3.4.3 金属锂负极的表征第49-50页
    3.5 TTFEB的作用机制第50-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富锂Li-In合金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的研究第53-74页
    4.1 前言第53-54页
    4.2 富锂Li-In合金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第54-63页
        4.2.1 蒸镀锂量对锂二次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4.2.2 富锂Li-In合金的表征第56-59页
        4.2.3 In含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4.2.4 功率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4.3 富锂Li-In合金对锂电极稳定性和可逆性的影响第63-66页
        4.3.1 界面稳定性的研究第63-64页
        4.3.2 对称电池循环性能第64-66页
        4.3.3 锂电极循环效率第66页
    4.4 富锂Li-In合金的作用机制研究第66-72页
        4.4.1 电极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67-70页
        4.4.2 电极表面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0-72页
        4.4.3 富锂Li-In合金的作用机制第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的合成放大化和改性研究
下一篇: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Ni-Mn-Al-O的改性研究与形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