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还原型氧化钛/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6页
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41页
    1.1 前言第23-24页
    1.2 光电催化概述第24-31页
        1.2.1 光催化概述第24-26页
            1.2.1.1 能带理论第24-25页
            1.2.1.2 光催化剂和光催化反应第25-26页
        1.2.2 光电催化过程、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第26-30页
            1.2.2.1 光电催化过程第27-28页
            1.2.2.2 光电催化原理第28-29页
            1.2.2.3 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9-30页
        1.2.3 光阳极材料及其性能强化途径第30-31页
        1.2.4 光电催化的应用研究第31页
    1.3 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简介第31-35页
        1.3.1 氧化钛的形貌拓展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2页
        1.3.2 氧化钛的掺杂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2-33页
        1.3.3 氧化钛的表面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3页
        1.3.4 氧化钛有关的异质结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第33-34页
        1.3.5 氧化钛基光电极材料的光电催化性能第34-35页
    1.4 水滑石类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简介第35-38页
        1.4.1 钛基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5-36页
        1.4.2 锌基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6页
        1.4.3 铬基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6-37页
        1.4.4 其他类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37-38页
        1.4.5 含水滑石复合光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第38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38-41页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39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39-41页
第二章 还原型氧化钛与LDHS材料的能带结构计算研究第41-59页
    2.1 引言第41-42页
    2.2 三价钛不同自掺杂程度金红石相氧化钛的能带结构第42-46页
        2.2.1 计算模型第42-44页
        2.2.2 能带结构第44-45页
        2.2.3 带边位置第45-46页
    2.3 锰、铁分别掺杂还原型金红石相氧化钛的能带结构第46-48页
        2.3.1 计算模型第46-47页
        2.3.2 能带结构第47-48页
        2.3.3 带边位置第48页
    2.4 含铬LDHs的能带结构第48-50页
        2.4.1 计算模型第48-49页
        2.4.2 能带结构第49-50页
        2.4.3 带边位置第50页
    2.5 含钴LDHs的能带结构第50-53页
        2.5.1 计算模型第50-51页
        2.5.2 能带结构第51-52页
        2.5.3 带边位置第52-53页
    2.6 含铁LDHs的能带结构第53-55页
        2.6.1 计算模型第53页
        2.6.2 能带结构第53-54页
        2.6.3 带边位置第54-55页
    2.7 还原型氧化钛与LDHs对于光电催化水氧化反应的能级匹配分析第55-56页
    2.8 本章总结第56-59页
第三章 掺杂还原型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第59-95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3页
        3.2.1 实验药品及主要原材料第59-60页
        3.2.2 制备方法第60-61页
        3.2.3 结构表征第61-62页
        3.2.4 光学性质测试第62页
        3.2.5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62页
        3.2.6 电化学及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2-63页
    3.3 三价钛不同自掺杂程度氧化钛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63-72页
        3.3.1 结构表征第63-66页
        3.3.2 光学性质第66-68页
        3.3.3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及其机理分析第68-71页
        3.3.4 小结第71-72页
    3.4 锰、铁分别掺杂还原型氧化钛的光催化水氧化性能第72-79页
        3.4.1 结构表征第72-75页
        3.4.2 光学性质第75-76页
        3.4.3 光催化水氧化反应性能第76-78页
        3.4.4 小结第78-79页
    3.5 锰、铁分别掺杂还原型氧化钛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79-82页
        3.5.1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79-81页
        3.5.2 机理分析第81-82页
        3.5.3 小结第82页
    3.6 LDHs修饰掺杂还原型氧化钛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82-92页
        3.6.1 钴铝、钴铬LDHs分别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第82-85页
            3.6.1.1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82-84页
            3.6.1.2 原因探讨第84-85页
        3.6.2 钴铝、钴铬LDHs分别修饰锰掺杂还原型氧化钛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第85-88页
            3.6.2.1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85-86页
            3.6.2.2 原因探讨第86-88页
        3.6.3 钴铝、钴铬LDHs分别修饰铁掺杂还原型氧化钛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第88-91页
            3.6.3.1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88-89页
            3.6.3.2 原因探讨第89-91页
        3.6.4 小结第91-92页
    3.7 本章总结第92-95页
第四章 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研究第95-135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实验部分第96-98页
        4.2.1 实验药品及主要原材料第96页
        4.2.2 制备方法第96-97页
        4.2.3 结构表征第97页
        4.2.4 光学性质测试第97-98页
        4.2.5 电化学及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98页
    4.3 含铬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98-110页
        4.3.1 钴铬、镍铬、锌铬LDHs分别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制备第98-99页
        4.3.2 结果与讨论第99-110页
            4.3.2.1 结构表征第99-102页
            4.3.2.2 光学性质第102-104页
            4.3.2.3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104-107页
            4.3.2.4 机理探讨第107-110页
        4.3.3 小结第110页
    4.4 含钴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110-120页
        4.4.1 钴铝、锌钴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制备第110-111页
        4.4.2 结果与讨论第111-119页
            4.4.2.1 结构表征第111-114页
            4.4.2.2 光学性质第114-115页
            4.4.2.3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115-117页
            4.4.2.4 机理探讨第117-119页
        4.4.3 小结第119-120页
    4.5 含铁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120-129页
        4.5.1 钴铁、锌铁LDHs修饰还原型氧化钛复合光阳极的制备第120页
        4.5.2 结果与讨论第120-129页
            4.5.2.1 结构表征第120-123页
            4.5.2.2 光学性质第123-125页
            4.5.2.3 光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第125-127页
            4.5.2.4 机理探讨第127-129页
        4.5.3 小结第129页
    4.6 钴铬、钴铝和钴铁LDHs修饰样品的稳定性和机理的比较研究第129-132页
        4.6.1 钴铬、钴铝和钴铁LDHs修饰样品的法拉第效率和稳定性第130-131页
        4.6.2 钴铬、钴铝和钴铁LDHs修饰样品OER性能提升的机理比较第131-132页
    4.7 本章总结第132-135页
第五章 结论第135-137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论文情况第157-15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59-160页
附件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橡胶共混物应变诱导结晶研究及生物基橡肢促进剂的制备
下一篇:基于LDHs二维限域环境的共插层复合光电材料的设计、构筑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