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1章 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 第8-12页 |
1.1 被告人认罪认罚及其诉讼程序含义概述 | 第8-10页 |
1.1.1 认罪认罚的含义 | 第8-9页 |
1.1.2 《试行意见》对认罪认罚的界定 | 第9-10页 |
1.1.3 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含义 | 第10页 |
1.2 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价值理念 | 第10-12页 |
1.2.1 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累 | 第10-11页 |
1.2.2“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法定化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发展 | 第12-16页 |
2.1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产生 | 第12-13页 |
2.1.1 简易程序的产生 | 第12页 |
2.1.2 被告人认罪案件诉讼程序的提出 | 第12页 |
2.1.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提出 | 第12-13页 |
2.2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 第13-14页 |
2.2.1 目的的现实性 | 第13页 |
2.2.2 范围的有限性 | 第13页 |
2.2.3 法官的制约性 | 第13-14页 |
2.2.4 刑罚的不确定性 | 第14页 |
2.3 现有规定和趋势 | 第14-16页 |
2.3.1 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发展 | 第14-15页 |
2.3.2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趋势 | 第15-16页 |
第3章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6-21页 |
3.1 我国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3.1.1 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启动制度不完善 | 第16页 |
3.1.2 缺乏法院对于犯罪事实的审查 | 第16页 |
3.1.3 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幅度不确定 | 第16-17页 |
3.1.4 公诉人不出庭破坏诉讼结构,违反诉讼原则 | 第17页 |
3.2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配套制度的不足 | 第17-18页 |
3.2.1 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保障不足 | 第17页 |
3.2.2 律师帮助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辩护 | 第17页 |
3.2.3 证据开示制度构建的不完善之处 | 第17-18页 |
3.3 我国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18-21页 |
3.3.1 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诉讼程序制度本身的问题的原因 | 第18-19页 |
3.3.2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配套制度的不足的原因 | 第19-21页 |
第4章 我国被告人认罪诉讼程序的发展和完善 | 第21-26页 |
4.1 制度本身的完善 | 第21-22页 |
4.1.1 完善被告人认罪案件诉讼程序的启动制度 | 第21页 |
4.1.2 加强法院对案件事实的审查 | 第21页 |
4.1.3 明确减刑幅度 | 第21-22页 |
4.1.4 庭审简化但不违反诉讼原则 | 第22页 |
4.2 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22-26页 |
4.2.1 保障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 第22-24页 |
4.2.2 完善律师帮助制度,保障有效辩护 | 第24-25页 |
4.2.3 完善证据开示制度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