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研究--以中共和乡村社会互动为视角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3页
一、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的发动背景第13-20页
    (一)新文字运动的国际背景第13-17页
        1.国外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展第13-14页
        2.苏联新文字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第14-17页
    (二)新文字运动的国内背景第17-20页
        1.各界人士积极探索第17-18页
        2.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第18-20页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推行新文字的措施第20-24页
    (一)从法律和宣传上推行新文字第20-21页
    (二)兴办新文字学校、培养新文字教师第21页
    (三)成立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第21-22页
    (四)编辑、出版新文字书刊、读物第22-23页
    (五)开办新文字冬学第23-24页
三、支持.反对:乡村社会对新文字运动的反响第24-30页
    (一)乡村社会对新文字运动的认同与支持第24-27页
        1.妇女为新文字点赞第25-26页
        2.群众支持新文字冬学第26-27页
    (二)乡村社会对新文字运动的反对与排斥第27-30页
        1.群众认为新文字根底浅第28页
        2.群众误解新文字运动第28-29页
        3.妇女新文字扫盲困难多第29-30页
四、因应.调适:中共对乡村社会意见的回应第30-35页
    (一)群众想学什么就教什么第30-31页
    (二)教材和群众的业务生活联系紧密第31-32页
    (三)团结学生、因材施教第32-33页
    (四)帮助群众解决识字的客观困难第33-34页
    (五)以识字为中心第34页
    (六)因地就简创造教学工具第34-35页
五、陕甘宁边区新文字运动的成就与不足第35-38页
    (一)新文字运动的成就及其原因第35-37页
        1.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联第35-36页
        2.方案简单易行第36页
        3.打破文字改革的三种主义第36页
        4.注意出版工作第36-37页
    (二)新文字运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第37-38页
结语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及其他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