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石层间域有机化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1.1 高岭石插层和改性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1.1 高岭石晶体化学特征 | 第12-13页 |
1.1.2 高岭石插层 | 第13-17页 |
1.1.3 高岭石剥片 | 第17-18页 |
1.1.4 高岭石有机改性 | 第18-20页 |
1.2 高岭石/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20-22页 |
1.3 高岭石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 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1.4.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3 创新点 | 第27-30页 |
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0-40页 |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 第30-31页 |
2.2 力场 | 第31-34页 |
2.3 牛顿运动方程数值解法 | 第34页 |
2.4 周期性边界条件和最近影像法 | 第34-36页 |
2.5 系综简介 | 第36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2.7 模拟软件介绍 | 第38-40页 |
3 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物热行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0-54页 |
3.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3.1.1 高岭土和化学试剂 | 第41页 |
3.1.2 实验仪器与测试 | 第41-42页 |
3.1.3 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物制备 | 第42页 |
3.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2-44页 |
3.3 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物实验分析 | 第44-48页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4-45页 |
3.3.2 热重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8页 |
3.4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48-53页 |
3.4.1 高岭石/尿素层间域界面结构 | 第48-49页 |
3.4.2 尿素与层间域表面的氢键作用 | 第49-51页 |
3.4.3 尿素与层间域表面的相互作用能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高岭石层间域与二甲基亚砜的界面作用机理 | 第54-68页 |
4.1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4.1.1 高岭土和化学试剂 | 第55页 |
4.1.2 实验仪器与测试 | 第55-56页 |
4.1.3 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制备 | 第56页 |
4.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56-58页 |
4.3 高岭石/DMSO插层复合物实验分析 | 第58-61页 |
4.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8-59页 |
4.3.2 热重分析 | 第59-60页 |
4.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4.4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61-67页 |
4.4.1 高岭石/DMSO层间域界面结构 | 第61-64页 |
4.4.2 高岭石层间域与DMSO分子的界面作用 | 第64-66页 |
4.4.3 DMSO官能团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位置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大分子对高岭石层间域插层热力学机理 | 第68-80页 |
5.1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9-71页 |
5.2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71-79页 |
5.2.1 高岭石插层自由能 | 第71-72页 |
5.2.2 高岭石层间域与改性剂的相互作用能 | 第72-75页 |
5.2.3 相互作用能分解 | 第75-77页 |
5.2.4 高岭石层间域与改性剂的界面结构 | 第77-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6 高岭石/十二胺插层复合物层间域结构 | 第80-90页 |
6.1 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合成与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6.1.1 插层复合物制备 | 第80-81页 |
6.1.2 实验测试 | 第81页 |
6.2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81页 |
6.3 高岭石/十二胺界面结构分析 | 第81-88页 |
6.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1-82页 |
6.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2-85页 |
6.3.3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 | 第85-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90-92页 |
7.1 结论 | 第90-91页 |
7.2 论文存在不足及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