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2.1 老年人的定义 | 第10页 |
2.2 跌倒的定义 | 第10页 |
2.3 跌倒的因素 | 第10-13页 |
2.3.1 无法改变的因素 | 第11-12页 |
2.3.2 难以改变的因素 | 第12页 |
2.3.3 可以改变的因素(干预重点) | 第12-13页 |
2.4 跌倒的后果 | 第13-14页 |
2.5 下肢肌力因素 | 第14-15页 |
2.5.1 肌肉力量 | 第14页 |
2.5.2 下肢主要肌肉 | 第14-15页 |
2.6 干预手段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7 郑氏三体式站桩 | 第16-18页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8-21页 |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8页 |
3.2 研究的方法 | 第18-21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3.2.2 运动干预法 | 第18-21页 |
3.2.3 统计学分析 | 第21页 |
3.2.4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4.2 下肢肌力的分析 | 第22-26页 |
4.2.1 实验前两侧肌肉自身对比 | 第22-23页 |
4.2.2 实验前后峰力矩的变化 | 第23-24页 |
4.2.3 实验前后峰力矩角度的变化 | 第24页 |
4.2.4 实验前后总功的变化 | 第24-25页 |
4.2.5 实验前后平均功率对比 | 第25页 |
4.2.6 实验前后屈伸肌的峰力矩比值的变化 | 第25-26页 |
4.2.7 实验前后屈伸肌的峰力矩体重比的变化 | 第26页 |
4.3 30s连续坐椅实验的变化 | 第26-27页 |
4.4 跌倒指数的变化 | 第27页 |
4.5 下肢肌力、30s连续坐椅实验与跌倒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 | 第27-2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29-30页 |
6 小结 | 第30-31页 |
7 展望 | 第31-33页 |
8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件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