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理论与方法论论文--天文学史论文

晚清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2-24页
    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2. 前人研究概况与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4-19页
    3. 研究思路与内容架构第19-24页
第1章 翻译传播的主体第24-53页
    1.1 传教士个人为主体的翻译传播第26-32页
    1.2 传教士机构或团体为主导的翻译传播第32-42页
    1.3 中国官方机构为主导的翻译传播第42-46页
    1.4 中国知识分子个人为主体的翻译传播第46-51页
    1.5 小结第51-53页
第2章 天文书籍的翻译第53-93页
    2.1 基础天文知识第54-64页
        2.1.1 天文启蒙图书第55-63页
        2.1.2 地理类与格致类书籍中的基础天文知识第63-64页
    2.2 专业天文知识第64-84页
        2.2.1 天文学术译著第65-77页
        2.2.2 天文学教材第77-84页
    2.3 实用天文知识第84-91页
        2.3.1 测绘类书籍中的天文知识第84-87页
        2.3.2 航海类书籍中的天文知识第87-90页
        2.3.3 气象类书籍中的天文知识第90-91页
    2.4 小结第91-93页
第3章 报刊中的天文知识第93-127页
    3.1 基础天文知识的刊载第94-97页
    3.2 天文理论解析和历史源流的见刊第97-104页
    3.3 天文资讯的出现第104-111页
    3.4 天文知识的交流与互动第111-117页
    3.5 天文观念的变化第117-124页
    3.6 小结第124-127页
第4章 教育机构与天文学传播第127-172页
    4.1 传教士学校的天文学教育第129-143页
    4.2 私人书院的天文学教育第143-156页
        4.2.1 传统天文学教育的延续:诂经精舍与学海堂第143-149页
        4.2.2 新式天文学教育的开展:辨志文会与致用精舍第149-155页
        4.2.3 天文启蒙教育的发端:上海三等学堂第155-156页
    4.3 官方西学机构的天文学教育第156-170页
        4.3.1 京师同文馆第157-166页
        4.3.2 上海广方言馆第166-168页
        4.3.3 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第168-170页
    4.4 小结第170-172页
第5章 近代天文学知识传播效果的检验——以彗星为例第172-196页
    5.1 中国传统彗星学说与西方彗星知识的传播第172-175页
    5.2 1881-1882年彗星引发的社会反应第175-184页
    5.3 辛亥革命与哈雷彗星第184-193页
    5.4 小结第193-196页
结语第196-202页
致谢第202-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调制光谱偏振测量技术研究
下一篇:手机短信通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