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农业土壤固碳减排的意义 | 第11-13页 |
| ·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土壤呼吸与碳循环 | 第13页 |
|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人类活动对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与土壤微生物 | 第15-19页 |
| ·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 | 第15-16页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平板培养法 | 第16-17页 |
| ·直接观察法 | 第17页 |
| ·微生物量法 | 第17页 |
| ·生物化学法 | 第17-18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试验点概况 | 第21-22页 |
| ·土壤采样与样品分析 | 第22-27页 |
| ·土样采集 | 第22页 |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 ·可培养微生物平板计数 | 第23页 |
| ·土壤呼吸强度的野外测定 | 第23页 |
| ·土壤微生物的PCR-DGGE分析 | 第23-26页 |
|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的提取 | 第23-24页 |
| ·微生物16SrRNA基因的扩增 | 第24-25页 |
| ·PCR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5-26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 第27页 |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第27-29页 |
|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 第29-30页 |
| ·土壤呼吸活性 | 第30-32页 |
| ·土壤真菌和细菌多样性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40页 |
| ·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区系的关系 | 第34-36页 |
| ·土壤有机碳积累与有机碳生物学稳定性 | 第36-38页 |
| ·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关系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40-43页 |
| ·全文结论 | 第40页 |
| ·创新点 | 第40页 |
| ·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 ·研究展望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