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法多声道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方法研究 | 第17-29页 |
2.1 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原理 | 第17-20页 |
2.1.1 波束偏移法 | 第17-18页 |
2.1.2 相关法 | 第18页 |
2.1.3 多普勒法 | 第18-19页 |
2.1.4 传播速度差法 | 第19-20页 |
2.2 渡越时间计时技术 | 第20-23页 |
2.2.1 过零检测法 | 第20-21页 |
2.2.2 互相关检测法 | 第21-23页 |
2.3 多声道气体超声波流量计 | 第23-25页 |
2.3.1 多声道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原理 | 第23页 |
2.3.2 换能器安装方式 | 第23-25页 |
2.4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精度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软硬件设计 | 第29-49页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3.2 超声波换能器选型 | 第30-31页 |
3.3 超声流量计测量管段设计 | 第31-32页 |
3.4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40页 |
3.4.1 控制模块 | 第32-33页 |
3.4.2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模块 | 第33-35页 |
3.4.3 声道切换模块 | 第35-36页 |
3.4.4 信号调理模块 | 第36-37页 |
3.4.5 数据处理模块 | 第37-38页 |
3.4.6 电源模块 | 第38-40页 |
3.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47页 |
3.5.1 系统工作流程 | 第41页 |
3.5.2 微控制器程序设计 | 第41-43页 |
3.5.3 DSP程序设计 | 第43-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多个静态波形的参考波形选择方法 | 第49-63页 |
4.1 互相关算法计算时延时参考波形的重要性 | 第49页 |
4.2 超声波信号传播时的影响因素 | 第49-54页 |
4.2.1 超声波换能器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2 气体流速和超声波换能器朝向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 互相关运算时参考波形的选择方法 | 第54-61页 |
4.3.1 "echo method"方法概述 | 第54-55页 |
4.3.2 选用静态平均波形作为参考波形 | 第55-58页 |
4.3.3 多声道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参考波形的选择 | 第58-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时差法六声道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实验研究 | 第63-79页 |
5.1 实验平台介绍 | 第63-66页 |
5.2 流量测量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66-75页 |
5.2.1 静态流量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5.2.2 低流速流量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5.2.3 高流速区流量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2.4 误差分析 | 第74-75页 |
5.3 声道灵敏度分析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
一、发明专利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