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两相流检测 | 第12-13页 |
1.3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 | 第13-15页 |
1.3.1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1.3.2 电阻层析成像(ERT)系统的组成 | 第14-15页 |
1.4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1.4.1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2 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第2章 ERT传感器设计 | 第20-28页 |
2.1 传感器参数的确定 | 第20-23页 |
2.1.1 电极数目 | 第20-21页 |
2.1.2 电极的材料与形状 | 第21-23页 |
2.1.3 电极尺寸 | 第23页 |
2.2 数据采集模式的确定 | 第23-26页 |
2.3 传感器模型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ERT硬件系统 | 第28-50页 |
3.1 ERT系统整体框架 | 第28-29页 |
3.2 激励信号设计 | 第29-33页 |
3.2.1 DDS正弦波发生器 | 第29-32页 |
3.2.2 压控电流源 | 第32-33页 |
3.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3-43页 |
3.3.1 仪用放大器设计 | 第33-35页 |
3.3.2 滤波器设计 | 第35-38页 |
3.3.3 相敏解调 | 第38-40页 |
3.3.4 调零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3.3.5 限幅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3.4 截面与通道选择 | 第43-44页 |
3.5 单片机控制系统 | 第44-48页 |
3.5.1 微控制器简介 | 第44页 |
3.5.2 微控制器部分功能 | 第44-48页 |
3.6 系统通信模块 | 第48页 |
3.7 芯片及电源模块简介 | 第48-4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软件设计与成像算法研究 | 第50-60页 |
4.1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55页 |
4.1.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 第51页 |
4.1.2 PGA仪用放大器 | 第51-52页 |
4.1.3 截面与通道选择 | 第52-53页 |
4.1.4 AD转换 | 第53页 |
4.1.5 DA转换 | 第53-54页 |
4.1.6 通用异步串行收发器UART | 第54-55页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5页 |
4.3 成像算法研究 | 第55-59页 |
4.3.1 ERT技术的正问题与反问题 | 第55-56页 |
4.3.2 ERT成像算法 | 第56-57页 |
4.3.3 现有ERT成像算法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系统调试与试验 | 第60-66页 |
5.1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60-62页 |
5.1.1 恒流源稳定性测试 | 第60-61页 |
5.1.2 激励端稳定性测试 | 第61-62页 |
5.1.3 检测端稳定性测试 | 第62页 |
5.2 系统一致性及对称性测试 | 第62-63页 |
5.3 系统整体调试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