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调研报告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调研背景第10-12页
    1.2 调研对象与调研目的第12页
    1.3 调研思路第12-13页
    1.4 调研方案第13-15页
        1.4.1 调研时间与调研地点第13页
        1.4.2 调研方法第13-15页
2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基本情况第15-28页
    2.1 张北县农村总体情况第15-21页
        2.1.1 张北县自然特征与行政划分第15页
        2.1.2 张北县农业概况第15-16页
        2.1.3 张北县农村地区金融供求关系第16-21页
    2.2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及运作流程第21-28页
        2.2.1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第21-22页
        2.2.2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参与主体第22-25页
        2.2.3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运作流程第25-28页
3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特征分析第28-32页
    3.1 张北县与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的相同点第28-29页
        3.1.1 政府推动第28页
        3.1.2 贷款对象与贷款额度第28-29页
        3.1.3 运作流程第29页
        3.1.4 保全措施第29页
    3.2 张北县与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的不同点第29-32页
        3.2.1 贷款条件第29-30页
        3.2.2 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第30-31页
        3.2.3 参与的金融机构第31页
        3.2.4 法律保障机制第31-32页
4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运行情况分析第32-36页
    4.1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运行绩效第32-33页
        4.1.1 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第32页
        4.1.2 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第32-33页
    4.2 张北县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4.2.1 申请条件的限制第33页
        4.2.2 农户贷款意愿不强第33-34页
        4.2.3 缺乏风险共担机制第34-35页
        4.2.4 缺乏法律保障第35-36页
5 张北县进一步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对策建议第36-41页
    5.1 政府部门第36-38页
        5.1.1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第36-37页
        5.1.2 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制度第37页
        5.1.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第37-38页
    5.2 中介机构——物权公司第38-39页
        5.2.1 构建全县土地流转平台第38页
        5.2.2 合规管理惠农风险基金第38-39页
    5.3 金融机构第39-40页
        5.3.1 提高贷款效率第39页
        5.3.2 多金融机构合作第39-40页
    5.4 农户方面第40-41页
        5.4.1 增强对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认识第40页
        5.4.2 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水平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枕颈融合术治疗枕颈失稳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一篇:芬戈莫德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及体外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