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以A市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第16-18页
        1.4.1 研究框架第16-17页
        1.4.2 创新点第17-18页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第18-27页
    2.1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述第18-21页
        2.1.1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概念第18-19页
        2.1.2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目标第19-20页
        2.1.3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作用第20-21页
    2.2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内部控制第21-22页
        2.2.1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21页
        2.2.2 有效的内部控制第21-22页
    2.3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概述第22-25页
        2.3.1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主体第22-23页
        2.3.2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目标第23页
        2.3.3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方法第23-24页
        2.3.4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标准第24-25页
    2.4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第25-27页
3 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7-39页
    3.1 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背景第27-28页
    3.2 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8-30页
        3.2.1 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第29页
        3.2.2 易实施性原则第29页
        3.2.3 行为导向原则第29页
        3.2.4 前瞻性原则第29-30页
        3.2.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第30页
        3.2.6 实践中完善原则第30页
    3.3 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30-39页
        3.3.1 控制环境有效性评价指标第31-33页
        3.3.2 风险评估机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第33页
        3.3.3 控制活动有效性评价指标第33-36页
        3.3.4 信息与沟通有效性评价指标第36-37页
        3.3.5 内部监督评价指标第37-39页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第39-51页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39-41页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第39-40页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中的可行性第40页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第40-41页
    4.2 A市内部控制有效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1-48页
        4.2.1 确定评价指标因素集U第41-43页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43页
        4.2.3 确定评语集V和评价矩阵集R第43-46页
        4.2.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第46-48页
    4.3 评价结果分析第48-51页
        4.3.1 低层模糊评价结果分析第49-50页
        4.3.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50-51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附录第53-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省际CO2减排成本的研究--基于环境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