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页 |
| 1.2 CPT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 1.2.1 CPT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2 ICPT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2.3 CPT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1.3 ICPT系统补偿措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1.3.1 ICPT系统补偿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3.2 ICPT系统补偿措施的发展趋势 | 第20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移动式ICPT系统的组成及数学模型 | 第22-37页 |
| 2.1 移动式ICPT系统的构成和主电路拓扑 | 第22-23页 |
| 2.1.1 移动式ICPT系统的组成 | 第22-23页 |
| 2.1.2 主电路拓扑 | 第23页 |
| 2.2 移动式ICPT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3-32页 |
| 2.2.1 松耦合变压器 | 第23-27页 |
| 2.2.2 LCL谐振补偿模型 | 第27-32页 |
| 2.3 ICPT系统LCL谐振的工作模态 | 第32-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ICPT系统的原副边补偿研究 | 第37-55页 |
| 3.1 原副边无补偿的ICPT系统 | 第37-39页 |
| 3.1.1 原副无补偿时原边的视在功率 | 第37-39页 |
| 3.1.2 副边电路映射到原边电路的反映阻抗 | 第39页 |
| 3.1.3 原边无补偿的缺陷 | 第39页 |
| 3.2 原边补偿研究 | 第39-44页 |
| 3.2.1 原边LCL补偿副边无补偿ICPT系统的视在功率 | 第40-42页 |
| 3.2.2 原边LCL补偿副边的无功功率 | 第42页 |
| 3.2.3 原边LCL补偿副边无补偿时的负载特性 | 第42-44页 |
| 3.3 副边补偿研究 | 第44-54页 |
| 3.3.1 副边串联补偿 | 第44-50页 |
| 3.3.2 副边LCL补偿 | 第50-5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LCL型ICPT系统的研究 | 第55-69页 |
| 4.1 原边LCL补偿副边串联补偿的ICPT系统研究 | 第55-61页 |
| 4.1.1 理论分析 | 第55-60页 |
| 4.1.2 ICPT系统频率分叉现象的必要条件 | 第60-61页 |
| 4.1.3 原副边补偿参数的设计选取 | 第61页 |
| 4.2 原边LCL补偿副边LCL补偿的ICPT系统研究 | 第61-67页 |
| 4.2.1 理论分析 | 第61-66页 |
| 4.2.2 ICPT系统频率分叉现象的必要条件 | 第66-67页 |
| 4.2.3 原副边补偿参数的设计选取 | 第67页 |
| 4.3 副边串联补偿和副边LCL补偿的LCL型ICPT系统的比较 | 第67-6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69-80页 |
| 5.1 ICPT系统特性的仿真验证 | 第69-75页 |
| 5.1.1 副边串联的LCL型ICPT系统的仿真 | 第69-72页 |
| 5.1.2 副边LCL补偿的LCL型ICPT系统的仿真 | 第72-75页 |
| 5.2 实验平台介绍 | 第75-77页 |
| 5.3 ICPT系统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0-81页 |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0页 |
| 6.2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