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 | 第9-22页 |
| 1.2.1 SPPs的概述 | 第10页 |
| 1.2.2 SPPs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 第10-15页 |
| 1.2.3 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 | 第15-22页 |
| 1.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回音壁模式谐振腔 | 第22-27页 |
| 1.3.1 回音壁模式谐振腔的概述 | 第22-25页 |
| 1.3.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回音壁模式谐振腔 | 第25-27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7-31页 |
| 1.4.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1.4.2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30-31页 |
| 第2章 石墨烯等边三角形纳米腔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回音壁模式分析 | 第31-41页 |
| 2.1 模型结构 | 第32-34页 |
| 2.2 腔体尺寸对模式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3 石墨烯表面电导率对模式特性的影响 | 第35-39页 |
| 2.3.1 不同频率下等离子激元回音壁模式的Q值及V_m | 第35-36页 |
| 2.3.2 不同豫驰时间下等离子激元回音壁模式的Q值和V_m | 第36-37页 |
| 2.3.3 不同石墨烯化学势下等离子激元回音壁模式的Q值 | 第37-3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3章 带输出波导的石墨烯等边三角形纳米腔的模式分析 | 第41-47页 |
| 3.1 模型结构 | 第41-42页 |
| 3.2 几何结构参数对模式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2.1 腔体尺寸R_1对于Q值和输出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2.2 波导宽度w对于Q值和输出系数的影响 | 第43页 |
| 3.3 石墨烯材料参数对模式特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 3.3.1 动量豫驰时间τ对于Q值和输出系数的影响 | 第44页 |
| 3.3.2 石墨烯化学势μ_c 对于Q值和输出系数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石墨烯等离子体分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回音壁模式耦合分析 | 第47-61页 |
| 4.1 光子/等离子体分子的概述 | 第47-49页 |
| 4.1.1 光子分子 | 第47-48页 |
| 4.1.2 等离子体分子 | 第48-49页 |
| 4.2 基于石墨烯纳米盘的双原子等离子体分子 | 第49-56页 |
| 4.2.1 模型结构 | 第50页 |
| 4.2.2 全等石墨烯纳米盘的耦合 | 第50-55页 |
| 4.2.3 尺寸不等的石墨烯纳米盘的耦合 | 第55-56页 |
| 4.3 基于石墨烯纳米盘的三原子等离子体分子 | 第56-59页 |
| 4.3.1 模型结构 | 第57页 |
| 4.3.2 对称性变化的三原子等离子体分子的耦合 | 第57-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 5.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