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说话人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说话人识别模式匹配算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VQ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基于SOPC的说话人识别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难点 | 第15-17页 |
2 基于码本聚类优化的VQ说话人识别算法设计与验证 | 第17-30页 |
2.1 说话人识别关键技术 | 第17-19页 |
2.1.1 说话人识别基本工作原理 | 第17页 |
2.1.2 说话人语音特征参数 | 第17-19页 |
2.2 基于VQ算法的说话人识别关键技术 | 第19-21页 |
2.2.1 码本生成LBG算法 | 第19-20页 |
2.2.2 匹配识别算法 | 第20-21页 |
2.3 基于码本聚类优化的VQ算法设计 | 第21-24页 |
2.3.1 码本聚类算法相关参数定义 | 第22-23页 |
2.3.2 码本聚类算法 | 第23-24页 |
2.4 基于码本聚类优化的快速匹配算法设计 | 第24-25页 |
2.4.1 改进的匹配算法 | 第24-25页 |
2.4.2 算法性能指标 | 第25页 |
2.5 码本聚类优化VQ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25-28页 |
2.5.1 语音库的建立 | 第26页 |
2.5.2 分类阈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2.5.3 改进匹配识别算法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基于FPGA的码本聚类VQ算法模块化设计 | 第30-46页 |
3.1 基本加速模块的设计 | 第31-35页 |
3.1.1 串入并出模块 | 第31-32页 |
3.1.2 并行欧氏距离测度计算模块 | 第32-34页 |
3.1.3 最小距离选择器模块 | 第34-35页 |
3.2 LBG算法加速模块设计 | 第35-40页 |
3.2.1 LBG算法加速模块设计方式 | 第35-36页 |
3.2.2 码本缓存模块 | 第36-38页 |
3.2.3 码本更新与失真计算模块 | 第38页 |
3.2.4 LBG加速模块整体设计 | 第38-40页 |
3.3 码本聚类算法加速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3.3.1 码本聚类算法加速模块设计方式 | 第40-41页 |
3.3.2 码本间距离计算模块 | 第41-42页 |
3.3.3 代表码本计算模块 | 第42-43页 |
3.4 匹配计算加速模块设计 | 第43-45页 |
3.4.1 匹配计算加速模块设计方式 | 第43-44页 |
3.4.2 特征参数与码本间距离计算模块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码本聚类VQ算法说话人识别的SOPC设计 | 第46-69页 |
4.1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6-47页 |
4.2 系统组成 | 第47-49页 |
4.3 初级码本训练设计 | 第49-56页 |
4.3.1 码本的储存和标签设计 | 第50-52页 |
4.3.2 自定义LBG算法IP核 | 第52-55页 |
4.3.3 初级码本训练主程序 | 第55-56页 |
4.4 代表码本生成设计 | 第56-62页 |
4.4.1 自定义码本间距离计算模块IP核 | 第56-58页 |
4.4.2 自定义代表码本计算模块IP核 | 第58-61页 |
4.4.3 代表码本生成主程序 | 第61-62页 |
4.5 匹配识别设计 | 第62-66页 |
4.5.1 自定义特征参数与码本间距离计算模块IP核 | 第62-64页 |
4.5.2 匹配识别主程序 | 第64-66页 |
4.6 系统总体实现 | 第66-68页 |
4.6.1 SOPC硬件平台构建 | 第66-67页 |
4.6.2 系统主控程序 | 第67-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系统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69-75页 |
5.1 编译与下载 | 第69-71页 |
5.2 系统识别准确率测试 | 第71-72页 |
5.3 系统运行时间测试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