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第14-17页 |
1.2.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 | 第14-15页 |
1.2.2 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 | 第15-17页 |
1.3 污泥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物理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1.3.2 化学预处理方法 | 第19-21页 |
1.3.3 生物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1.3.4 其他联合预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1.4 低温热水解处理污泥现状 | 第22-23页 |
1.5 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23-25页 |
1.5.1 硫酸自由基的产生 | 第23-24页 |
1.5.2 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装置与运行方法 | 第27-29页 |
2.1.1 低温热水解实验 | 第27页 |
2.1.2 过硫酸钠氧化预处理剩余污泥实验 | 第27页 |
2.1.3 低温热水解对剩余污泥产气的影响实验 | 第27-28页 |
2.1.4 污泥厌氧发酵实验 | 第28-29页 |
2.2 污泥来源与性质 | 第29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4 试验检测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4.1 常规检测分析 | 第30-31页 |
2.4.2 分子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5 定义 | 第31-33页 |
第3章 低温热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 | 第33-47页 |
3.1 污泥浓度对污泥分解程度的影响 | 第33页 |
3.2 低温热水解对有机物溶出的影响 | 第33-40页 |
3.2.1 预处理对污泥pH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预处理对污泥SCOD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预处理对污泥NH_4~+-N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TVFAs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5 预处理对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和多糖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低温热水解对污泥减量效果的研究 | 第40-41页 |
3.4 污泥低温热预处理连续运行工艺 | 第41-42页 |
3.4.1 污泥上清液中SCOD的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3.4.2 SCOD/TCOD的变化规律 | 第42页 |
3.5 低温热水解前后有机物变化规律 | 第42-45页 |
3.5.1 低温热水解对污泥絮体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2 低温热水解前后污泥上清液的紫外光谱特征 | 第43-44页 |
3.5.3 低温热水解前后污泥上清液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硫酸自由基氧化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性质的影响 | 第47-56页 |
4.1 硫酸自由基氧化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条件优化 | 第47-51页 |
4.1.1 污泥浓度对污泥破解程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2 反应时间对污泥分解程度的影响 | 第48页 |
4.1.3 过硫酸钠氧化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 第48-51页 |
4.2 先硫酸自由基氧化后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破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先低温热水解后硫酸自由基氧化预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1 污泥样品的pH值变化 | 第52页 |
4.3.2 上清液中SCOD的变化 | 第52-53页 |
4.3.3 上清液中NH_4~+-N的变化 | 第53页 |
4.3.4 上清液中VFA的变化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 第56-64页 |
5.1 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 第56-57页 |
5.1.1 低温热水解对累积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5.1.2 低温热水解对日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57页 |
5.2 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性质的变化 | 第57-62页 |
5.2.1 pH和碱度在厌氧消化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5.2.2 NH_4~+-N在厌氧消化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59页 |
5.2.3 COD在厌氧发酵周期内的变化规律 | 第59-61页 |
5.2.4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污泥减量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页 |